第八十四章 老蔡問計續(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可以的話,把書放進書架吧,方便了您,也支持了我,非常感謝!

好歹也在商場打滾了十幾年,也參加過各種培訓,聽過不少人成功的勵誌故事,耳濡目染了各種先進的理念,真要給現在的人上課,隨隨便便上個一那也是意思。》,

還是那句話,出來的話,首先要契合現在的自己。

“拋開品牌、原材料和價格因素,買家具,款式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麵。我的曆史課本上有不少圖片,我發現,關於家具,在以前,有不少規製,什麼人才能坐什麼樣的椅子,睡什麼樣的床,所以原來的時候,我們的家具,更多的不是考慮使用的人怎麼舒服,而是為了禮製。比如我們課本上有紫禁城金鑾寶殿上的龍椅的圖片,確實威嚴大氣,但是我想皇帝坐在上麵肯定不怎麼舒服。”

為了少露破綻,馮一平結合自己目前的實際情況,出了這番話。

“買家具的人首先看的就是款式,能吸引客戶的也是款式。要想買的好,首先款式上最好要出新。”

競爭激烈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越來越多,而且高度同質化。如果不看商標,把它們擺在一起,可能生產他們的人都分辨不出來,哪是哪家的。那此時最簡單的做法,就是開發一款外觀新穎的出來。

實話,這個老蔡還這真沒怎麼想過,他現在想的,主要是怎樣接到更多的單子。他在市家具廠差不多幹了一輩子,有些東西已經固化。在原有的款式上,做一些改進,一些微調,他能做到,可要真是做一款全新的出來,還是有難度。

馮一平大概也知道他的難處,接著,“現在我們的住房,我們的照明,我們的廚房,我們的衛浴潔具,很多很多,都是向西方學或者幹脆照搬。家具也一樣,西方可不像我們有那麼多講究,是人怎麼舒服怎麼來所以,可以多買一些這樣的專業期刊,學學上麵的款式,您是老師傅,自己還可以做一些改進。”

老人家對改變這些方麵,還是比較謹慎,“那如果我做出新款來,我想過不了多久,肯定會有人跟風,那不是和現在一樣。”老蔡問。

“這個情況肯定避免不了,”馮一平,這樣的情況他經曆的不要太少,“但是有時候就是這樣,我們一步領先,就步步領先,如果其它人也跟風,我們接下來就做一些改動。

比如在下麵加一塊擋板,比如在抽屜裏加一個暗格,比如給型保險箱留一個位,再或者在旁邊垂直著組合一截出來,讓人專門放電腦……。

您是專家,這些可以做的改進還會有很多吧,總之,別人跟一次,我們就加一點變化,讓他們總是模仿,但始終超越不了。”

這些老蔡倒是精通,不過他還是有些猶豫,款式改動,牽涉到要改的東西太多,馮一平也不指望他全盤接受,就換了一個角度,“如果做老款的生意也不錯,還能賺錢,那也沒必要大動幹戈做新款的,其實新款老款不重要,賺錢才重要。”

老蔡聽的這話,直點頭。

馮一平指著麵前的茶幾,“打比方,就這個茶幾,如果到後來,大家都做這一種,款式差不多,顏色差不多,用料差不多,價格也差不多,甚至比我們的還低,已經沒什麼錢好賺。那我們就幹脆不再做這一種,做種新款式的出來,那定價權就在我們手裏,那樣才有賺頭。”

這樣一,老蔡就有些聽進去,現在就是這樣,大家都沒什麼名氣,東西都差不多,雖然也有生意,目前也還有錢賺,但鬥來鬥去,最後肯定隻能打價格戰,那到最後肯定沒什麼賺頭。

“你等一等,我這上了年紀,記性不大好,我拿筆記一記。”老蔡真跑過去拿來本子和筆。

老蔡像個學生一樣,認真的把馮一平的都記下來。在商言商,馮一平並不覺得他這樣做是什麼沒麵子的事,反倒覺得老蔡是個做事的人,有些佩服他,一個老人能有這樣的學習精神,難得。

“我們是不是最好要有個門店?”馮一平問。

“對,門市部,我想過,”蔡德祥,“原打算把這塊地買下來,然後在這前麵見幾間房子,用來做門市,現在看來,這事得放一放。”

其實就廠裏現在這個軟硬件,門店放在廠門口還真不合適,不過囿於現在的身份,這些不也罷。

“門店裏麵,除了我們代表性的產品,最好是用好材料,做一套高檔家具放著。雖然買的人可能不多,但是對提升我們品牌的檔次有好處。”

這個一老蔡就懂,好多開店的都會有鎮店之寶之類的,門市裏搞這麼一套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