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光明的未來(大結局)(2 / 3)

有趣的是,對於中國商品,歐洲方麵竟然也備感需要。尤其是俄國,經由陸路大量進口中國商品,以接濟其軍隊和遠東地區需要。英國、法國也從中國訂購了大批商品,鋼鐵鎢礦坦克飛機,中國政府是來者不拒。

在超額利潤的刺激下,中國的社會生產全麵攀升。化學工業、輕工業、電力業的產值普遍增加了四至五倍甚至更多。

國內的大小公司企業和個人,都在利用國家政策的惠澤以及千載難逢的機會分羹一杯成為巨富,社會上借助日本的說法將之稱為“成金”。

在戰時的經濟景氣下,中國的新設企業如雨後春筍呈現出活潑態勢。全國各大企業的資本總利潤率1914年時僅為8.1%,而1916年則達到20.9%,鋼鐵、輕工業等部門達到200%到300%的利潤率是很正常的。

而隨著德國潛艇戰的展開,英法兩國造船的速度趕不上被擊沉的速度,不得不向其他國家訂購商船甚至是軍艦。這使得造船行業的利潤率甚至達到600%。

許多企業和個人懷著投機冒險心情,趨之若鶩地投身於“成金”風潮之中,按其所從事的投機事業不同,出現了“鐵成金”、“船成金”、“絲成金”等大富小富。

傳統的對土地的占有觀在工商業的巨額利潤衝擊下,正在鬆動坍塌。這使得政府能繼續實行土地改革,比如公地放領、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而用債券和股票大量收購田地,再發放給農民,十年分期償還地價。不僅施惠於農民,地主也紛紛投身工商,大賺特賺。

經濟的空前繁榮,使得中國政府能夠在軍事上投入更多的財力和物力,預計到1918年,中國正規陸軍的數量將達到一百萬,機械化師將有十一個,空軍也將擁有了上千架飛機。海軍雖然沒有買入大型艦艇,但從美國訂購再加上自己製造,潛艇的數量將超到百艘,大型遠洋潛艇十六艘,已經能夠對日本本土的港口構成威脅。

驕陽烈日下,沉寂的海上停泊著一艘戰艦:“新喬治號”驅逐艦。這艘軍艦是美國退役的老式艦艇,被中國以廢鋼鐵的價格買來。

海浪緩緩衝擊著船舷,一種不知名的海鳥翱翔在艦艇周圍,顯示出一派祥和寧靜的景象。

突然,天空中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八架轟炸機魚貫而入,一顆顆炸彈呼嘯而下。頓時間,濃煙滾翻,烈火熊熊,艦體的巨大破片被拋上高空。緊接著四架魚雷轟炸機也趕來湊趣,低空飛過,投下了魚雷。

二十分鍾後,軍艦緩緩沉向海底,淹沒在汪洋大海之中。

已經當選為總統的陳文強放下望遠鏡,如釋重負地長出了一口氣。

在戰爭中,握有製空權的一方可以戰勝僅有製海權而無製空權的對手,空軍製勝理論終於從中國開始得到驗證。這比美國著名將領米契爾進行的飛機實彈試驗早了四年,而杜黑的代表性著作《製空權》還沒有落筆。

此時,英國索普威斯“杜鵑”型單座雙翼魚雷轟炸機才剛剛定型,還未來得及裝備部隊;俄國雖然研製出了多發轟炸機,但已經沒有財力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中國在飛機的實戰運用上再一次領先了。

“總統,我們又多了一件打擊日本海軍的有力武器。”參謀長蔡鍔走到陳文強身旁,說道:“我看,組建單獨的空軍部隊是勢在必行呀!”

陳文強點了點頭,望著北麵,若有所思地說道:“俄國的騷亂還在進行,我們的部隊準備好了吧?”

“西北、東北、內蒙古的三個兵團已經集結完畢,三十萬人馬枕戈待旦。”陸軍總長段祺瑞接口說道。

陳文強笑了,笑得很暢快,跟俄國人算賬的時候就要到了。

一戰後,正是俄國最衰弱的時候。到1916年,已經有數百萬被俄羅斯貴族輕蔑地稱為“灰色牲口”的士兵陣亡,數倍於此的人受傷或成為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