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四四章 天道(1 / 2)

楚歡若有所思,此時蘇仲彥卻已經送上茶來,在太爺和楚歡中間放了一張茶案,放下剛剛泡好的茶,便立刻退了下去。

“楚督,其實你也明白,當初朝廷派你來西北,其真正的目的,也不過是希望找個人在西北搞平衡。”老太爺端起茶杯,拿起茶蓋,撩了撩茶末,吹了一口氣,品了一口,才繼續道:“朝廷當時也知道朱淩嶽在西北已經成了氣候,如果放任不管,整個西北,便將完全失去控製,成為**的王國。隻是朝廷當時已經虛弱,想要插手西北,卻有心無力……!”凝視著楚歡,道:“這麼吧,其實秦國立國之後,對西北三道,從來隻有威壓,並無威服。”

“哦?”

老太爺淡淡笑道:“你仔細看一看西北立國之後對西北的曆史,就該明白,西北其實從沒有真正完全融入秦國。我已經老了,有些犯忌諱的話,也不怕,這顆老頭顱也不值什麼錢,所以有些話是不怕忌諱的。前朝的時候,華朝用了兩百多年的時間,出了幾位明君,施行仁政,老百姓在華朝的時候,也算過了一些好日子,所以都知道有個華朝。你要知道,華朝當年滅吳,前前後後總共是用了十一年,立國之後,又打了近十五年,才將整個下收入囊中,可是你可知道,讓下萬民真正臣服,又花了多少年?”

“其他地方也就不,這西北之地,華朝立國三十多年,還是征亂不息,後來出了兩個有為的明君,施行仁政近四十年,西北老百姓真正受到了華朝的恩惠,覺得上麵的皇帝還知道體恤老百姓,這才漸漸接受了華朝,換句話,僅這西北的老百姓,直到華朝建立近七十年,曆經五個皇帝,受到了施行仁政的好處,這才真正歸心。”老太爺慢悠悠道:“人心其實不是那麼好收服的,需要時間,也需要仁政,華朝真正得到西北人心,花了近七十年,才讓西北人真正願意從心裏承認自己是大華人,那麼現在的秦朝呢?”他抬起手,豎起兩根手指頭,“二十多年,位子上的還是立國之君,即使這位秦國的國君終其一生恢複民生,為民謀福祉,也未必真的能讓老百姓真正歸心,除非他的兒子,他的孫子繼續施行仁政,繼續收複民心,下百姓才會慢慢歸心……。”

楚歡微微頷首,“得民心者的下,如果沒有民心,也就沒有下。”

“便是這個道理,得民心者得下。”老太爺含笑道:“不得不,當今這位秦國的皇帝,其武功確實了得,統帥大秦鐵騎,橫掃八方,立國之後,也幾乎在最短的時間內平定了國內所有的勢力……而且他也曾想過要勵精圖治,如果他當真一生勤政愛民,再有幾個有為的後事之君繼續施行仁政與民休息,或許用上個幾十年,也能讓老百姓歸心……隻可惜他勵精圖治不過十來年,老百姓還沒有緩過氣來,他就像變了一個人,從一個本應該大有作為的有為之君一下子變成了一個不顧民生的暴虐之君,你,這短短二十年,下人就會對秦國有歸屬感?”

楚歡微一沉吟,搖了搖頭。

他知道老太爺今日這番話,恐怕都是早有準備,或許老太爺就是等著自己過來,向自己出這番話。

楚歡也不得不承認,老太爺的話雖然不好在外張揚,但是他所的話,卻是大有道理。

秦國雖然已經建立二十多年,但是想讓下百姓歸心,卻絕非短短二十年所能做到,這就如同人與人之間一樣,隻要相互完全熟悉,而且感知到對方對自己的友善,才能從相識到相熟、從相熟到相知,經過時間的累積,才能產生對對方的信任。

老太爺所不錯,秦國不但見過的時間太短,而且沒有恩惠於百姓,這種情況下,想讓百姓對大秦帝國產生強烈的歸屬感,實在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咱們再西北,秦國立國之後,西北人心一直沒有真正的歸附,皇帝當然了解這一點,如果他采取懷柔之策,善加安撫,結果可能會好很多,但實際上,從秦國立國之後,皇帝采取的一直都是先關中再關外的策略,他想的是先要收買住關內百姓的民心,完全控製住關內,然後再騰出手收服關外人心。”老太爺雖然年事已高,看上去蒼老如枯槁,可是思維依然清晰,腦中依然清明,“便是關外,也分關東和咱們關係,他亦是先關東再關西,得不好聽,如果都是他的孩子,這關西便是最不得寵的孩子。”

楚歡聽老太爺一番言語,漸漸明白其中緣故,也才明白,為何老太爺一開始便西北人對大秦並無太多眷戀之心,顯然秦帝國在立國之後,對西北一直都沒有太多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