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道:“我從兒不曉得幹那般事。教八戒在這裏罷。”八戒道:“哥啊,不要栽人麼。大家從長計較。”三藏道:“你兩個不肯,便教悟淨在這裏罷。”
那婦人見他們推辭,就把門關了。師徒撇在外麵,八戒埋怨道:“師父忒不會幹事,把話通殺了。”悟淨道:“二哥,你在他家做個女婿罷。”八戒道:“兄弟,不要栽人。從長計較。”
行者道:計較甚的?你與這家子做了女婿罷,我不檢舉你。
那呆子道:“胡,胡!大家都有此心,獨拿老豬出醜。常言道:和尚是色中餓鬼。那個不要如此?都這們扭扭捏捏的拿班兒,把好事都弄得裂了......你們坐著,等老豬去放放馬來。”
豬八戒“大家都有此心”,應該是句實話,否則,他不敢這樣當麵頂撞師父。
老豬去放馬,猴子就跟蹤,三藏交代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隻不可隻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曉得。”
為什麼不要嘲他?唐僧還想多打探點情況,然後再做決斷。
我們的唐僧師父在這一場戲中的表現,自始致終,都是最棒的!
因為他自始致終都沒有漏出太大的馬腳,反正他就是不表態,他一個不表態,你就不知道他究竟是怎麼想的!無論你有多少懷疑,都隻是懷疑,他唐僧可是沒有出來哦。
反過來,菩薩們精心策劃的這場對唐僧的考驗,就是完全失敗的!因為你並沒有試探出唐僧的真實想法,僅僅隻是戲弄了一下豬八戒而已,那豬八戒本身就是個大流氓,不需要試就知道的,你還試他幹什麼?!
唐僧才是取經人,考核的對象是唐僧,在考核的過程中,唐僧隻是耽誤了一下時間而已,根本就還沒有作答,按,考核還沒結束,應該繼續進行才對呀。
可是,第二早上醒來的時候,菩薩們已經走了,房子都沒了,考核居然就這樣草草收場了!
你怪不怪?!這件事實在是太可疑了,菩薩們忙了大半,究竟在考驗什麼呢?”
唐僧對幾個美女已經是動了心的,但他不表態。盡管他沒有表態,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行為看得出來,他派出一個徒弟打頭陣,試探女方是否真心嫁給他們,這幾個徒弟各自了一番話:
孫悟空:“我從兒不曉得幹那般事。”
豬八戒:“大家從長計較。”
沙和尚道:“你看師父的話。弟子蒙菩薩勸化,受了戒行,等候師父。自蒙師父收了我,又承教誨,跟著師父還不上兩月,更不曾進得半分功果,怎敢圖此富貴!寧死也要往西去。決不幹此欺心之事。”
沙和尚搬出菩薩壓唐僧,寧死也要往西去,這是很有分量的,唐僧從此不敢再看了這個沙僧,他肯定會懷疑沙僧是菩薩特意安排來監督他的,所以一路上對這個沙僧總是不冷不熱。
而孫悟空是花果山的猴王,一座山上隻有猴王一個人有交配權,所有的母猴都是他的,猴都是他的種,否則,他怎麼會叫他們為“孩兒們”呢?
第4回孫悟空去請菩薩時,菩薩還怕孫悟空騙她貌美的善財龍女,他不是好心,專一隻會騙人。孫悟空道:菩薩這等多心,我自從入了沙門,一向不幹那樣事了。這就明他以前還是幹的。
而現在,孫悟空居然“我從兒不曉得幹那般事。”就絕對是假話,又“叫八戒留在這兒。”這句話就是推脫之辭!
唐僧從此事之後,對孫悟空是百般刁難!老是要趕他滾蛋,為什麼?領導安排給你打頭陣試探的任務,你不去完成,推脫給別人,領導要你這樣的人幹什麼?!
豬八戒“大家從長計較。”這是合唐僧的心意的,而且他主動充當了探路者的角色,替領導分憂解難。所以,盡管他出了醜,唐僧也沒有批評他,隻是他“雖是心性愚頑,卻隻是一味蠙直。”
事後,唐僧肯定會想,這次多虧他老豬了,否則出醜的就是我老唐!這從後麵可以看出,無論豬八戒怎樣使壞,唐僧也總是護著、偏袒豬八戒的。同氣相求嘛,唐僧是喜歡豬八戒這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