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華山弈/ 第一章 天下為棋(1 / 3)

許多年以前,當師父第一次教他們下棋的時候,問道:“你們看這棋盤像什麼?”

師兄弟們有的說像秦始皇修築的戰壕,有的說像排兵打仗駐紮的連營,隻有他說像市井街坊。

這樣的回答引得師兄弟們一陣哄笑,他一臉稚氣地說:“可不是像禪房裏掛著的地圖上的街巷嗎?”

師父不置可否地笑笑道:“下棋也叫對弈。要學下棋,師父先給你們講一個關於對弈的故事。”

也就是那時起,他們知道了太祖皇帝趙匡胤發跡之前和陳摶老道對弈華山的故事——太祖五步輸掉了華山,從此華山不納皇糧。陳摶老道便承諾以五步棋局來回報太祖。

華山弈幾年之後,陳摶老道遊曆到了五台山文殊院,和當年掌門的延一方丈相談甚是投契,因見佛寺破敗,佛家弟子的境遇困苦不堪,便問起原因:“我從華山一路北上而來,南台一切尚好,怎的到了你這裏竟如此困頓?”

延一方丈道:“我們雖同屬五台山,可落在兩國境內。莫說南台、西台,就連中台都在北漢境內,境遇尚可;隻苦了東台、北台。阿彌陀佛!也是我佛門浩劫。前朝周世宗大肆滅佛,佛寺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陳摶老道說:“而今已經改朝換代,宋皇很有慈悲胸懷。不如我替你們進言,看是否能挽救你們於水火。”

果然不久,太祖皇帝便下令廢除前朝的滅佛令,又命人修複諸寺廟,五台山的香火也逐漸恢複了旺盛。延一方丈無以為報,便接下陳摶老道餘下的四步棋,回報太祖的恩德和陳摶老道的援手。

於是,五台山文殊院的弟子都要學下棋。

華山對弈的故事講完了,師父便讓弟子們先熟悉棋子和棋盤。他心裏憋著一口氣,就偷偷跑到禪房裏去看那幅圖。他的小手剛剛摸過街巷,身後就傳來師父的聲音:“像嗎?”

他一驚縮回了手:“師父?”

師父斷定他將是師兄弟中象棋下的最好的,便摸摸他的頭道:“你好好學棋,等學會了再來看看棋盤和這幅圖有什麼不同?”

他懵懵懂懂地點頭——他隻是覺得像,卻不明白棋盤和地圖之間有什麼關係。

那棋盤是普通的木質象棋;

那幅地圖是大宋的京城——汴梁。

(一)天下為棋

“殺——”

“再殺——”

麵對對方的步步緊逼的攻勢,恬淡而綿長的語音緩緩從方丈的口中吐出,他雙目微閉、閑適地下著盲棋。

風,在絲絲地流動,縷縷拂過藏經閣上簷牙高啄的銅鈴,溫軟的叮咚聲似要把人帶入一個禪定的境地。

“王爺,該你了。”覺察出對手久久不曾進步,方丈悠悠地催道。

對手開始焦躁地碰撞著手中的棋子,發出啪啪啪的聲響。隻是這節奏越來越急促的響動,絲毫沒有影響方丈的心境。頭頂綻放如雪的玉蘭花散發出清婉的香氣,沁人心脾。

方丈微微笑道:“一盤棋而已。”

“天下為盤,蒼生如棋。豈能不在意?”王爺不再把弄棋子,隻是捏著棋子的骨節咯咯作響。

“啪。”王爺手中的棋子還在遲疑,已有東西輕微觸碰上棋盤。

“花落了。”

王爺的精神全在棋局上,方丈用士護住將,形成犄角之勢。盡管王爺千般進攻,也終究無法將軍。王爺不是輸不起的人,隻是這盤棋便是眼下的時局,進退維穀,甚是惆悵;竟沒有注意到,一片無瑕的玉蘭花瓣落在棋盤上。他抬眼,見對麵的方丈仍是慈目微閉,便丟了手中的棋子,合掌道:“方丈雖下盲棋,但胸中已有雄兵百萬。弟子愚鈍,還望方丈指點迷津。”

待話音落了,兩人都置身於靜謐之中。王爺也聽到有花瓣落下。追隨著落花的影子,見自己虔誠的身姿影印在身旁的水缸裏。水麵上倒影著牆上刻錄的佛經,幾莖剛剛拔尖兒的嫩荷亭亭立在水麵。水中的錦鯉怡然自得地穿梭在各個身影之中。他心中有所覺悟:解決世間紛爭的密鑰似乎就隱藏在這一池寧靜的春水中。他的心境有所平緩。

“嗒——”水中的錦鯉細啄著宛若小船一樣微微上翹的白玉花瓣,金鱗擺尾,有些許的水滴濺上棋盤。

方丈才睜開雙眼,凝視著王爺微笑:“心靜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