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良所在的音樂公司叫做“華岩音樂”,放在十年前,這間公司在圈內還是有名氣的,曾經捧紅過一位後級歌手。不過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華岩音樂連年虧損,最後不得不改變經營策略,轉型專做網絡歌曲。
網絡歌曲還是很來錢的,特別是剛剛興起那幾年,一首現象級神曲光彩鈴收入就能破億,熱度一般的網絡歌曲也能為公司賺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的利潤。
當然,這是公司賺的錢,網絡歌手就要苦逼得多了。他們的渠道分紅少得可憐,隻有等名氣大起來以後,靠商業演出、廣告代言和電視通告等手段增加收入。
葉誠一大早來到華岩音樂公司,剛進門就被前台姐給攔住:“先生你好,請問有什麼事嗎?”
“你好,我找柯良,我跟他約好了的。”葉誠道。
“柯老師在錄音室,你進去直走右手邊最後一間就是,”前台姐拿出一份登記表,“麻煩你先登個記。”
即便是大型音樂公司,很多都沒有自己的錄音室,不是沒錢建,而是沒有必要。以錄音室的好壞來判斷一家音樂公司的優劣,那是0年前的老黃曆了,現在比的是製作、推廣和發行實力。
華岩音樂成立於90年代末,最開始隻是一個音樂工作室,由幾個誌同道合的音樂人合夥組建。漸漸的,它發展成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音樂公司,後來公司高層分裂,有位創始人帶著公司頭號女歌手出走,華岩音樂才開始衰落。
這幾年,華岩音樂公司的許多部門都被裁撤或合並,唯獨a≈r(藝人曲目部)保留最完整,其所屬的錄音室也分毫未動。
走進錄音室,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高級錄音台,那密密麻麻的按鈕能把外行人看得眼花繚亂。
葉誠這幾年也在學錄音,雖然他沒接觸過如此高端專業的設備,但基本操作卻完全沒問題。他早已把模擬錄音軟件玩溜了,和這個專業錄音台大同異。
“對錄音感興趣?”柯良笑嗬嗬地走出來問。
葉誠:“正在學。”
“你要是真想吃音樂這碗飯,那就慢慢學吧,反正你還年輕,”柯良鼓勵了一句,又問道,“歌帶來了嗎?”
葉誠揚了揚自己的手機,道:“帶來了,一共三首。”
柯良也沒去聽葉誠帶來的歌,笑道:“嗬,你倒挺高產的,跟我來吧。”
一家音樂公司,最有魅力的部門就是藝人曲目部。它負責發掘新人、製作專輯,並且充當歌手與公司其他部門之間的紐帶,從藝人曲目部的實力可以看出一家音樂公司的整體實力。
柯良帶葉誠去見的,就是華岩音樂藝人曲目部的頭頭,那人叫做林春明。
“林叔,又在聽樣帶啊?”柯良的語氣很親熱,看樣子他和林春明關係不錯。
林春明年紀50來歲,兩鬢的頭發已經開始泛白,他摘下耳機道:“是啊,馬帶來的那個新人不錯,公司準備推一下看看。”
柯良腹誹道:不錯個屁,那女的唱歌跟鬼叫一樣,也不知道爬上了哪個白癡的床!
心裏雖然這樣想,但柯良還是笑道:“林叔,這是我一個兄弟,叫葉誠,他寫了幾首歌,想請林叔你過過耳。”
林春明掃了葉誠一眼,看他年紀輕輕的,也沒當回事。不過看在柯良的麵子上,林春明也不好敷衍,問道:“帶歌曲樣沒有?”
“帶了。”葉誠連忙把手機遞過去,道,“一共有三首歌,《東方破》、《曾經的你》和《漂洋過海來看你》。”
葉誠很珍惜這次機會,由於不清楚華岩音樂這邊偏好什麼類型的歌,他專門挑了三首不同風格的歌曲,希望能夠被公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