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陽光,一陣清風,灑過的是那點點滴滴,吹過的是那往事記憶。記憶是一種痛苦,忘卻是一種解脫。穿梭過時間的每個角落,看透生命的曲折與蹉跎,風帶著她走上最長的旅途。
閩山派,雖不是什麼名門大派,但卻是有擁有真法術不多的門派之一,閩山派創始老祖長洪之曾在羽化之時,曾立下門派最嚴禁令:閩山後山禁地,任何人不得擅闖,若有擅闖者,將是自取滅亡。並用自創的封印徹底封住入口,封印之術也並未傳給下代弟子。此封印一直存在,從未被打破過,曆代掌門知其厲害,嚴厲弟子,絕不能擅闖後山。不過總有傳言說後山封印有長生之術的法門,以至於好奇之人或妖魔擅闖後山,結果均被封印擊成粉末。
自開唐創立,至清朝鹹豐年,閩山派已代代相傳有千年。卻因經曆代改朝換代的戰亂糾纏,途有幾代掌門因卷入戰亂而早早身亡,直接導致代代相傳之秘術法門失傳。幸得後山封印之玄妙,曆代曾有些軍士在此受其厲害後,以訛傳訛,說的有些邪乎,也就再不敢近之。但時間一久,朝代更替,邪乎變成傳說,還是會有不怕死的軍士擅闖禁地,其結果依舊。
閩山派創派老祖的長洪劄記也幸得曆代掌門保護得當,得以保存下來,其中尚有記載閩山派所有秘術法門,唯有後山封印之術除外。
劄記內有玄之又玄的奧秘法門,可後傳掌門由於未能完全繼承前任掌門之精妙,導致其根本無法看懂劄記所述之玄妙奧秘。唯有法陣之術和符咒之術易懂易用,雖不知其玄妙精通,但除妖驅魔還是夠的,但並不是所有都可拿來即用。第二十八代掌門柳青雲參考多年老祖劄記,也隻會畫符驅邪,法陣還隻知皮毛,僅能震懾或封印小妖小魔,卻不能消滅。
柳青雲是個孤兒,被先師收養長大,先師羽化後繼承了掌門之位。自從成為掌門之後,也學自己先師一樣,天天穿著一身白色長裳,頭上係著發髻,一個玉釵從中間穿過,下巴流一小胡須,嘴上總是留著一副不正經的八字小胡,身上也是白白淨淨的。即便穿著開始有所講究,平日做事還是有些個毛手毛腳,還算是有責任,道術悟性不高,勝任掌門一職也算是當年眾弟子中天賦異稟了。
一次,在機緣巧合之下,柳青雲下山給閩山知縣張知縣的家宅驅邪。貼了符,擺了陣,完成後,取了銀兩回山。途中路過一坑窪水溝處,徒弟駕駛的馬車一側輪子不慎陷入溝內,一時半會動躺不得,幾個徒弟先讓師父柳青雲下車一旁歇腳,其他人合力把馬車輪子從溝中推出。
歇腳之餘,柳青雲忽然聽到有嬰兒的哭叫,於是便起了疑,隨聲尋去。在路邊不遠一棵大槐樹下,發現一個籃子,裏麵用精致布匹包裹著一個還在繈褓中的嬰兒,籃子邊還有幾顆碎銀和一張護身符。
柳青雲上前仔細看了看,嬰兒哭聲有力,四處無人,從籃子和周圍的情況來看,應該是才被遺棄不久。他看了一眼那張護身符,有些眼熟,就拿起打開看了看,一陣驚訝。附身符紙原是一張驅魔符,符紙的圖案為閩山派獨有,符紙材質比較特別,有些沉舊,也不知是何時之物,估計是很久以前的。眼見嬰兒已被遺棄至此,無人照料,又想起當年自己也曾是一名棄嬰,後幸得先師收養才有的今天。因此感同身受的他便抱起籃子裏的棄嬰,勉強哄其安靜入睡,臨走前想起籃子裏還有些碎銀,雖然不多,但也是錢,順便一一撿拾帶走。
一路上,柳青雲和徒弟們對這突如其來的嬰兒甚是喜歡,大家都很好奇的時不時看上幾眼。
到了閩山道觀,其他在留徒弟們看到師父盡然包了一個嬰兒回來,都很好奇,前去觀看,爭先問師父:“師父,這是那兒來的嬰兒呀?”
“這是師父在路邊撿的。”回來的其中一徒弟說道。
大家聽了都很好奇,爭相跑去觀望。柳青雲抱著嬰兒麵帶微笑道:“以後呀,他可就是你們的小師弟了。”
嬰兒很乖巧,自從抱起哄安靜後就沒哭過,現在都已經睡著了,看著臉頰胖鼓鼓的,稚嫩的粉色皮膚,短短的毛發,一直嘟著的小嘴唇,可愛至極。柳青雲小心翼翼的把嬰兒放到他的床鋪上,吩咐外麵的徒弟,去燒些熱水來。嬰兒身上雖然不是很髒,但畢竟是被扔在了路邊,索性還是清洗一下,幹幹淨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