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太子承乾不一樣
李承乾站出來,是議政殿內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一國儲君安守東宮才是本分,外放治理地區的事情,從未聽說過。
有道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太子有自己的任務,萬一皇帝有所不測,太子要隨時上位鎮國的,這是大家默認的規矩,可是沒想到一向害怕犯錯被罰的太子,怎麼會在今天突然要出頭呢?
“陛下,不可,臣反對。”禮部尚書王矽站出來說道。
接著魏征等人也紛紛開口反對,可是群臣裏麵唯獨國舅長孫無忌沒有開口,對於太子的做法不置可否。
皇帝李二沉吟片刻,搖了搖頭道:“算了,還是要恪兒去吧,他封號蜀王,現在正在蜀地,距離吐蕃也近便,承乾還是留在長安好好幫忙處理政務好了。
眾愛卿說的對,你身為太子,可不能僅僅著眼一處,要放眼整個大唐才是。”
李承乾朗聲道:“求父皇恩準!
兒臣少不更事,見識淺薄,蝸居長安從各種奏折裏麵根本見識不到民間百姓疾苦,杜駙馬說過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
正是因為兒臣身為太子,才需要切身去體會百姓生活,兒臣不想做一個隻會紙上談兵的趙括。”
說著還看了杜少清一眼,仿佛又回憶起來當時自己在落霞鎮的三月學習一樣。
而其他朝臣也都看向了杜少清,對於這句話,不少人小聲稱讚,能說出這句話,也正符合杜駙馬的性格,務實不務虛。
房玄齡勸解道:“太子三思,古往今來多少君主不都是自幼在宮中學習長大,照樣治理一國,太子身為儲君,下地方磨煉不安全,世間萬物也並非隻有親眼所見才能明其道理的。”
房玄齡這話是在提點李承乾,但是他或許是沒聽懂,或許是懂了而不懼,所以堅持道:“可是又有多少聖明之君是如此?父皇十七歲從軍打天下,正是曆經磨難看遍一切,才能成為如今為人稱道的聖人。
李承乾不敢說胸懷大誌,但願意效仿父皇,何懼危險!”
兒子能夠說出這麼一番話,李二心裏是覺得欣慰的,這個大兒子總算是開竅了,沒有辜負自己的期望,但對於他能不能去吐蕃的事情,李二也有些不舍,不是擔心吐蕃治理的如何好壞,而是擔心兒子的安全,畢竟人生地不熟的。
想到這裏,李二抬眼看向了自己的大舅哥長孫無忌,發現對方雙眼微閉眉心緊皺,似乎在糾結沉思,但卻沒有開口的打算,李二又看向了杜少清,眾人裏麵,他是唯一去過西南的人了。
杜少清也看到了對方詢問的目光,微微一笑,對著李二恭敬的行禮道:“嶽父,如果沒有別的事情,小婿請求告退了。”
嗯?這是做什麼?不少大臣心說這是朝會,都是公事,你怎麼能跟陛下敘舊?
可是杜少清接著說道:“來之前女兒萱萱纏著說要親自去長樂之家工地挖寶,當時您朝會通知的急,因此小婿就讓孩子一人騎著老虎去了,可是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總是不放心的,所以想告罪一聲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