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詩,好詩!”
寫完後,眾人爭搶著看,讚歎著。
“飄逸浪漫,風流自賞,青天有月來幾時這一問,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這問句先出,繼而具體寫其人神往的情態,使人感到那突如其來的一問分明帶有幾分醉意,從而倍有詩味。”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明月高懸,欲攀不能,使人感到可望難即,莫測高遠。
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道是無情卻有情。寫出了明月於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人格化手法的運用維妙維肖。
回文式句法頗具唱歎之致。再接下二句對月色作描繪:皎皎月輪如明鏡飛升,下照宮闕,雲翳散盡,清光煥發。以“飛鏡”作譬,以“丹闕”陪襯俱好,而“綠煙滅盡”四字尤有點染之功。
寫出一輪圓月初為雲遮,然後揭開紗罩般露出嬌麵,那種光彩照人的美麗。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攬接。
不意下文又以一問將月的形象推遠:“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月出東海而消逝於西天,蹤跡實難測知,偏能月月循環不已。
“但見”“寧知”的呼應足傳詩人的驚奇,今月古月實為一個,而今人古人則不斷更迭。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亦意味“古人不見今時月”;說“今月曾經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然照今人”。
二句造語備極重複、錯綜、回環之美,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數,隻如逝水,然而他們見到的明月則亙古如斯。
後二句在前二句基礎上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前二句分說,後二句總括,詩情哲理並茂,讀來意味深長,回腸蕩氣。”
“真是妙!妙!”
酒樓老板走出來,撚著胡須讚歎道。
“真是少年英才!!!”
酒樓老板走到杜由麵前,讚歎道。
他是五年前來京城考科舉的舉人,沒有中,便在京城開了一家酒樓。
沒想到自己頗有經商才能,把酒樓經營得頗為不錯。
雖然老板以前沒有科舉中第,但他卻是一個有才思的人,平時最是喜愛詩詞,結交了許多友人,自己本身頗有名氣。
一手拿著寫著杜由念的詩的紙張,老板拉著杜由的手,將他請進了酒樓裏。
其他的書生也一擁而進,雖然他們難寫出傳世名作,但他們還是有對傳世名作的判斷能力的。
杜由的詩一看就不一般。
酒樓裏麵,大圓桌上擺滿了珍饈佳肴。
杜由請了幫自己寫詩的書生在椅子上坐下,老板陪在旁邊,手裏小心翼翼的拿著紙。
“這位公子,這首詩可以贈給在下嗎?我願意拿出黃金百兩作為贈金。”酒樓老板賠笑道。
麵對優秀的詩詞,他不介意矮下身子的。
黃金百兩?
那得是多少錢?
杜由眼裏放出了光來。
其他人見他這樣,對他的好感不由得下降,能寫出那般詩詞的人怎麼能那麼愛財呢?
雖然如此,他們卻沒有離開,他們想把詩抄走,自己回去慢慢品鑒的。
“杜公子,可以把詩給我們看一看嗎?”有人說道。
杜由點了點頭,他的名氣越大越好,名氣越大,知名度就會越高。
眾人便圍著老板身邊,探頭看著他手上的紙,記著上麵的詩,然後連忙拿筆寫下來。
酒樓老板給杜由倒了一杯酒,再次道:“杜公子,一百五百兩黃金,我隻求能夠把此詩裝裱在店裏。”
杜由點頭同意,心裏還怕老板反悔,不過,他心裏有些覺得自己這樣的文抄公行為不太好。
畢竟不是自己寫的,卻為此牟了利。
等有了空,給詩的作者燒個紙錢好了。
吃了一頓飯,杜由心滿意足的離開了。
不久後,杜由念出的那首詩就在城裏傳誦了起來,杜由這一名字也被很多人知道了。
住在一個小院子裏的杜由迎來了很多人的拜訪,想與他談論詩詞,結交一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