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群嘉懿錄》序(1 / 1)

嚐聞士林傳曰:某擅古文,以文言著述雲雲。餘求而覽之,則文法錯亂,不忍卒讀。又聞:名士某某,應景而作古文,才藻豔逸,名不虛傳。餘求而覽之,則文白駁呈,其實難副。又聞:某君擅駢賦,筆下生花,光耀今古,可謂文道帝尊雲雲。餘求其作而覽之,則隔夜之藜藿,嘔諸溝壑,三日而不敢近水米。至於舉“之乎者也”,加諸語間,名之“文言”者,芸芸乎眾矣,實不足一哂。嗚呼!五四以來,古文之斷絕也久矣。

餘負笈時,好《史記》、《通鑒》,不獨好史,兼愛其文也。其句讀間有神韻風骨在焉。魯迅公“無韻之離騷”,可謂正論!古人《漢書》下酒,誠不吾欺也。

餘及長方慕於文。出乎社區,入乎群組,遍蒐網絡,苦覓同道。社群名乎古文者,或耽於對聯,或溺於詩詞,或泛泛俗談鴻水竟日。古文如岱嶽,則對聯詩詞,不過山澗奇石耳;古文如廣廈,則對聯詩詞,不過獸簷雕欄耳。對聯、詩詞非不美也,不足以見古文之美。文言之士,餘時有所遇也。欲求一隅切磋文言,終不可得焉。乃退而創文群,冀四方同好達家,於網絡間,有所歸依。

文群方立,禪宗七祖力邀文友,廣薦同好,使群遠夭亡之患。朽木君勤於文事,勞於治務,使群去喑啞之疾。非二君,文群其不可諱矣。又製度曰:“求賢以嚴,治群以寬。”至今未嚐更易。文群之立,仰於諸君,而文群之興,基於此則。

餘智不過中人,文不過爾爾。處高賢之中,戰戰兢兢。故凡事不敢獨斷,群中大事,輒與眾論之。納新勘合,聽群賢評判,采眾是而行之。駢賦、詩詞,文群所短也,駢賦勘合托於翰墨,詩詞勘合托於關山暮雪。翰墨、暮雪,皆此道達者。群賢不棄餘粗鄙,接踵臨群賜文,琢磨唱和,文群由此而興焉。

方今下古文社群,其賢士之眾,筆力之健,唱和之盛,如文群者誠不多矣。諸賢風流雅會相繼,華章妙筆不絕。捧腹謔語,拍案高論,日亦有之。然文群草創五歲,前事已遠,多所湮沒。今慕名扣群者日眾,常有問文群之所從來,及前賢故事者。餘每慚赧,有負同好抬愛。

幸有彭城一花君,不以千萬言為浩繁,曆閱辛卯以來群賢言行錄,淘沙揀金,去贅蔓,擷菁華,修成《文群嘉懿錄》二十卷。使群賢風采,不至封塵於浩瀚網絡。使世人知,今日古文不絕,有學之、好之而樂之者,在我文群。於戲!一花君之功莫大焉!

後來者有問,餘當有所以對矣。

夔鼓子

於公元二〇一五乙未春節

ps:約6萬字純文言版本的qq群史——《文群嘉懿錄》電子書,可以在新|浪微盤中搜索到,歡迎下載傳閱、批評斧正。

ps:發現係統會自動修改我的文字,比如“著述”。ka,改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