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淨土計劃(3)(1 / 2)

&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通過治理水汙染回收的材料滿足不了拓荒者的用工需求,許多金屬、化工材料用量較大,更多的是來源於城市垃圾處理。

城市垃圾中都有什麼?什麼都有!報廢汽車、淘汰家電、磚頭瓦塊、木材塑料、破衣爛衫、剩菜剩飯、化工殘餘、油漆顏料、用過的衛生巾和套套……簡直就是人類文明的縮影。

有回收價值的垃圾在運到垃圾場之前就已經被專業人士撿走了,運到垃圾場的,要麼是沒什麼價值,要麼是回收起來比較困難。當然,肯定有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無人發現,不定哪個垃圾袋裏就有某個女人的結婚戒指,不過想要找到那可真是大海撈針。

垃圾場向來都遠離城區,人跡罕至,原來經濟不好的時候,還有拾荒的流浪漢出沒,現在經濟好了,流浪漢們都選擇了更加高大上的地鐵謀生,早就將垃圾場棄之不顧了。

會川市在華夏二線城市中算是佼佼者,隨著近年來經濟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加,相應的,每所製造的生活垃圾也日漸增多。但與此同時,垃圾處理事務卻沒有跟上城市發展的腳步,導致垃圾堆積成山。

問題不在這裏,反正垃圾場遠離城區,大家眼不見心不煩,都裝成沒看見就得了唄,隻要城區內幹淨整潔就夠了。好比一個人,雖然胳肢窩地下散發著狐臭,但隻要臉上幹淨照樣上鏡。

會川市的問題在於,不知道哪屆領導班子腦子進了水,將垃圾場設在了城南的佑水河畔,當市政府提出打造宜居城市、旅遊城市的目標後,發現最適合開發旅遊資源的佑水河門前堵著垃圾場這座大山。

在會川市政府公示垃圾處理招標後,倒是有一些垃圾處理企業表達了合作意向,但這些企業隻能清理部分類型的垃圾,更多的垃圾需要填埋、焚燒。焚燒倒還好,反正不是會川市一家的空氣,汙染了也是大家一起吸,但是填埋就不行了,在佑水河畔填埋垃圾,那誰還去佑水河玩啊?

就在會川市政府束手無策的時候,上一級政府送來了福音。有一個名叫拓荒者的企業願意免費為會川市進行垃圾處理,並且做出了一係列環保方麵的承諾,關鍵的一點是,這個企業做垃圾處理還不要會川市政府掏錢,唯一的要求是垃圾處理回收的物資歸對方所有。

真是光棍多年有人送娘子,會川市政府自然沒有不答應的道理,至於回收的物資,當然歸“拾”荒者所有,堂堂會川市會和撿破爛的搶東西?

在會川市政府授權的當夜裏,拓荒者,也就是會川市政府口中的拾荒者集團就已經動工了。

隱形飛行器送來了一組工廠和若幹工程機器,二話不(當然,一個活人都沒有,自然沒得)立刻開始了作業。工程機器人的任務是早就設定好的,不需要重複指令,自動向材料工廠運送垃圾。

材料工廠吃的是垃圾,拉出來的都是寶。

首先拉出來,不,首先出爐的是建築合金。這些合金迅速被利用,就地鋪設了分基地的圍牆和地基。緊接著,優質合金出爐,通過機器工廠製成各種機器,擴大基地規模。

當第1個材料工廠投入工作後,基地停止了繼續擴張,這些材料工廠將在一周之內“吃”光此處堆積的垃圾,生產更多的材料工廠已經沒有必要。

除了含量較大的砂石混合金屬製成建築合金,繼續進行工地建設之外,其它出產的材料都將被分類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