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到底是個啥呢(1 / 3)

(抱歉,今天還是很難受......最近太難了......)

今天我弟問我催眠能不能控製別人啊?然後被我一巴掌扇在了頭上...

今天聽到我弟問我這個問題之後我的第一反應是你說NM呢,在這個反應之後我突然意識到在現今的國內環境(世界範圍內也差不多)下貌似絕大多數人都對“催眠”存在著巨大的誤解。

我覺得這種誤解的很大來源就是詞意,Hypnosis,由希臘語“hupnos”(sleep,或理解為睡眠之神的名字)加英語名詞詞尾“-osis”組成,中文翻譯催眠。其實催眠和睡覺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很多情況下隻是看起來像睡覺罷了。

接下來我將以Q&A的形式介紹催眠、解答一些關於催眠的常見問題以及破解部分關於催眠的誤解。大家可以直接找到感興趣的部分。

Q1:什麼是催眠?

A1:根據《心理百科全書(EncyclopediaofPsychology)》,催眠是一種治療中使用的技術。健康專業人員或者研究人員在治療某人時,會通過暗示等方式讓他或她體驗到感覺、認知、思想或行為上的變化,這整個過程被稱為催眠。

催眠會最大程度地減少分心並提高對建議的響應能力。雖然有一些催眠是讓人變得更加警覺,但是大多數的催眠方法都包括了放鬆和平靜方麵的建議。

在催眠過程中,關於想象或回憶愉快經曆的指導也通常包括在內。不同的人對催眠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把催眠描述為注意力集中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們感到心理上的極度平靜和放鬆。大多數人將催眠過程描述為愉快的經曆。

Q2:催眠是真的存在的麼?

A2:是!催眠過程可以改變人的感覺和感知,如產生栩栩如生的幻覺或者改變對於痛覺的感知。某些研究顯示通過測量大腦活動發現催眠改變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

人們之所以對催眠報以懷疑的態度,是因為假裝被催眠是很容易的,但是現代有很多種方式可以辨別出當前的催眠體驗是假裝還是真實的。

Q3:催眠科學麼?

A3:科學是對一個想法進行實驗驗證的過程,通過實驗驗證想法是否能夠得到證據的支持。有許多學科的研究人員在對催眠逾百年的研究中提出假設並係統檢驗。

心理學的研人員對催眠的本質感興趣,臨床醫生對催眠在醫學的使用效果感興趣,他們的專業研究報告被發表在各類期刊上。

美國心理學會(TheAmeriPsychologicalAsso)是美國最權威的心理學學術組織,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的主要成員,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心理學組織。學會下屬的54個分會的第30個分會就是心理催眠學會(SocietyofPsychologiosis)。

Q4:催眠是一種心理療法麼?

A4:催眠不是一種心理療法,也不是一種治療手段;而是一種可以用來促進其他類型心理療法和治療手段的操作過程。它是一種治療工具,而不是獨立的治療方法,需要與其他專業相關技能一起使用。正規的臨床催眠會告訴你:“我是一名會使用催眠的心理學家/醫生”,而不是“我是一名催眠治療師”。

Q5:有哪些人可以進行臨床催眠呢?

A5:臨床催眠隻能由經過適當培訓且具有證書的理療保健專業人員進行。不同的國家對於催眠和心理治療有不同的規範,具體的證書依據請參考所在國家相關法律。國際催眠協會(TheIioyofHypnosis)認為,使用催眠的治療師應該首先取得某個專業領域(如醫學、牙科、心理學或心理治療)資格。

(所以說如果在中國要接受催眠,首先應該要看這個人有沒有醫學或者心理學資格證書,再看有沒有合法催眠協會的培訓證書,國內的牙醫和國外還是有區別的...)

Q6:催眠是睡眠麼?

A6:並不是!雖然催眠的詞意來源於希臘語中的睡眠,但是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催眠和睡眠的不同。大腦神經科學的研究結果表明,催眠和睡眠在大腦活動模式方麵並不相同。

在觀察者看來,催眠可能看起來像睡眠,那是因為放鬆和平靜是大部分催眠過程的一部分。被催眠的人處於一種更類似清醒的狀態中(親身體驗類似於早上起床時大腦完全清醒並感知靈敏但是就是不願意動任何一下的狀態。另外一個證據是可以引導正在進行騎動感單車的人進入催眠狀態,被稱為“主動警覺催眠”)

Q7:催眠的實際用途

A7:目前催眠已被用於治療疼痛;抑鬱症;焦慮和恐懼;壓力;習慣障礙;睡眠障礙(失眠、夜驚或夢遊);腸道疾病;皮膚狀況,如牛皮癬;牙科疼痛控製;術後恢複;減輕惡心和嘔吐;減輕分娩疼痛和幫助分娩;治療血友病(這個我也第一次知道)和許多其他疾病。有研究顯示可以減輕癡呆症狀,但沒有被公認。

但是,催眠不是對所有的心理問題/醫療問題/所有的病人或客戶都產生作用。使用催眠作為輔助醫療手段的前提是已經谘詢過受過臨床催眠使用和限製訓練的合格醫療服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