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章:《古惑仔》發布會上遇難題(1 / 3)

嘎嘎,今天下雨了,沒有停電,更新照舊來了,等下還有一章!!謝謝支持!

“暴力美學大師”是對他和他的電影的讚美,但實際上他的電影在暴力這層外衣下,著重的是描寫人物之間的情誼,以及人與時代關係,對現實社會的一種迷茫,但是最好還是積極的,他善於借物抒情,寓情於物,像在他電影裏經常出現的“白鴿”、“教堂”等都是美好的象征。

而他就是那個因為完美的拍攝出了《英雄本色》而一舉奠定其導演地位的吳宇森。

吳宇森能拍攝出那麼多經典的著重於角色心理描寫的電影,這與他從小的生活是分不開的。

他在94年9月22日出生於廣州,95年隨父母移居香港,由於父親患病不能工作,由母親負擔養家的重擔,生活十分清苦。中學剛畢業時父親就去世了,全賴母親在工地抬石子負擔家計,他也隻能打消了去台灣學建築或是美術的升學夢。此時吳宇森就讀於一家教會學校,精讀了許多神學、曆史學、哲學、美術學著作。

書讀得多還不算,看電影也是他的興趣之一,中學時代的吳宇森就經常從課堂上溜出來跑到電影院去看電影,他最喜歡的就是好萊塢當時的黑幫片,西部片以及黃金時期的歌舞片。這些電影的共同點是畫麵都充滿了動感。吳宇森最崇拜的導演是法國暴力導演皮埃爾·邁爾維勒,此人的作品在暴力中透著濃鬱的人情味。但對吳宇森影響最大的人卻是拍過《野人幫》的山姆·派金帕,可以說,吳宇森電影中對慢鏡的運用以及讓角色在聖歌中進行搏命激戰的處理方式都是山姆電影語言的發揚光大。

97年中學畢業,吳宇森在一個偶然機會下來到了當時的“電影巨無霸”邵氏影業公司,跟隨當時最著名的動作片導演張徹拍片。張徹的作品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中那個牛啊,簡直就是橫行無阻,而吳宇森也從中也學到了許多專業技巧,用吳宇森後來的話說就是“隻要把張徹電影中的刀換成槍,那麼就會很象我的《英雄本色》。”可以想象,張徹對他的影響有多大了。

在兩年後,吳宇森開始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過客》。此片的武術指導就是後來的香港影壇的大哥成龍,但是當時的兩人都還隻是影壇小字輩,所以《過客》也沒有產生什麼重大反響。之後他到嘉禾鄒文懷的旗下一直擔任導演長達十年(973-983)。在這十年間他拍了許多完全討好市場的喜劇,973年他導演了《鐵漢柔情》,之後他又拍了不少的低成本的電影,如《女子跆拳群英會》(97)、《帝女花》(97)、《少林門》 (97)等,後他又執導了《發錢寒》(977)、《大煞星與小妹頭》(978)、《哈囉夜歸人》(978)、《豪俠》(979)、《滑稽時代》(980)、《八彩林亞珍》(982)等喜劇電影。這段時期被他自己稱作“喜劇的十年”。

“喜劇電影並不是自己的專長,所以,我要改變!”他這麼想著就在983年從嘉禾跳巢到新藝城,但是事業卻沉入穀底,竟然被外放到台灣沉潛了將近三年。然而他也有些因禍得福,在台灣這裏交了許多好朋友,也見識到台灣演藝圈中迥異於香港的濃鬱的人情味。在985年《笑匠》的票房慘敗後他隻身再次回到香港,這次加入了徐克剛剛成立的“電影工作室”。在70年代末,他曾受聘於中國電影工作室做製片助理和劇本檢查員。在這期間美國的新生代導演薩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庫伯力克給了他很多靈感,他們作品中的暴力對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就在他不斷尋找屬於自己的路的時候,98年在徐克的幫組下,他終於拍攝出了《英雄本色》。

該片不但一舉奠定了吳宇森的暴力美學的電影風格,成了吳宇森的人生轉折點,而且更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豐碑。在創作此片時,吳宇森的豪氣必現,多年來在影壇積鬱已久的失意與報複盡透每一個畫麵,其精細的分流與流暢如歌的剪接在今天看來仍無可挑剔。這部大場麵、高質量的作品震撼了所有觀眾和影人。同時,這部片子還為香港電影發現了一大批人才,比如徐克、程曉東、潘恒生、張國榮以及當年同樣失意影壇,被稱做“票房毒藥”的周潤發。吳宇森是進行了一次賭博,然而他贏了,一群失意、蟄伏的男人征服了命運,相互迸發出了無比耀眼的光芒!

吳宇森的電影的特點,後來有人歸結成了一句話義氣的人讓人感動,可惡的人則讓人恨之入骨。

——

987年0月9日,香港星際電影公司總部,新聞發布室。

“《古惑仔》新聞發布會”,一張大大的、印有擺著李小龍出招架勢的唐嘯和持槍而立的吳鎮宇的照片的廣告高高的懸掛在主席台的背後。而廣告上圖像的另外一邊則寫著本部電影的主要演職人員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