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一職現在陳群幹得不會比我差,說不定許都周遭的忘掉了。我帶幾個人悄悄的去一趟許都,隻要行蹤小心一些,不會出什麼事的。”
陸信道:“說是這麼說,可大人你非要親自去許都一趟幹什麼?如果隻是尋常小事,派幾個得力的心腹去不就行了嗎?實在要是你放心不下,那我去一趟好了!”
陸仁道:“你去沒有用。我這次去許都,主要是想見一見荀彧荀文若,有些事隻有我當麵和他談才能談得來。你們也不用擔心,我在許都最多呆三到七天就會趕回來。加上來回的路程時日,兩月剛好……”
貂嬋、陸信、貞三個人同時叫道:“你要去見荀彧?那和自投羅網有什麼分別?”
陸仁道:“悄悄見,悄悄走,荀彧是不會留難我地。當初我在陸氏鎮外被曹操追上,如果不是郭嘉與荀彧趕來求情,隻怕我也走不了。而我這次去許都是要請荀彧出麵麵聖,為興霸先討來夷州太守一職,不然我們將來要做的一些事就會名不正、言不順。引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眾人麵麵相覷。誰都猜不透陸仁心裏到底是怎麼想的。
陸仁這麼做自然有他的用意。首先是在漢代夷州還並沒有被納入大漢的版圖,所謂的“蠻夷蠻夷”,夷州對那時的人來說隻不過是海外地蠻荒之地,抱地自然是一種不屑一顧地心態。在三國中、後期孫權雖然有派兵前往夷州並設立府治,卻也是立了不管,僅僅是把夷州這塊有著豐富資源的風水寶地當成一個可以提供一定兵源的地方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去開發利用。連帶著後世一連幾個朝代都對夷州幾乎不聞不問。而陸仁想做的就是想先把夷州歸入大漢版圖。日後不管哪個君王著手統一天下的時候,自然也就會多考慮一下夷州。或者陸仁是對後世的台灣被一些垃圾控製住,遲遲不能回歸祖國地事有一些憤恨不平,想在這個時代就上演一出“夷州歸漢”的戲吧。
撇開這些純思想方麵的事,陸仁是有考慮到將來自己條件成熟肯定是要插入中原的紛爭,那麼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一個相應的身份。一如上麵所言,夷州在當時還不是漢代疆域,那陸仁到時候豈不就成為了一個海外商人?以海外商人的身份你陸仁憑什麼插手中原諸事?介時不管在哪個諸候境內辦事。那一方諸候給他來個“外夷之人上貢天朝”的名頭。那陸仁可真是哭都哭不出來了。曹操、劉備、孫權自命為上邦天朝?陸仁認為他們都沒有這種資格,你們之間爭霸歸爭霸,怎麼打歸怎麼打。但無論如何在統一之前都得給我守著大漢子民這個身份!在統一之前陸仁不會向任何一方進行所謂的上貢,要上貢陸仁也隻會以大漢子民地身份上貢給漢庭。劉也罷、曹也罷、孫也罷,哪怕最後還是讓司馬氏撿了便宜,統一之後你要我上貢給你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有一條就是你統一也得把夷州也歸屬進去。換句話來說,陸仁就是想讓夷州上升到與當時各方諸候平等地政治地位。各位想想,漢.夷州太守是不是在名義上與孫權的會稽太守、劉表的襄陽太守平級?既然大家平級,你又憑什麼要我給你上貢交稅?
由此沿深,陸仁也有考慮到夷州一但開發成型,孫權沒理由會放過,撿現成便宜地事是誰都喜歡做的。如果隻是海外夷邦,孫權占了就占了,誰也不會多說一句,搞不好還會有人拍手叫好,說些什麼“吳候此舉正可揚我國威”之類的話出來。但如果在此之前夷州就已並入大漢版圖並得到漢庭的認可,孫權想派兵攻占的話性質上就會有些不一樣。一個年年向漢庭按時納貢的府治清平之地,在大家同是大漢子民的情況下,你來攻伐我就是不忠不義之舉。當然陸仁可不認為孫權會怕這些,三國時期出了名的牆頭草君主哪會怕這個?按陸仁的設想,就是自己與夷州務必要守住大漢忠良的名頭,再與曹操保持良好的關係,一則曹操作為大漢丞相會麵上好看,二則一但孫權對夷州動武,陸仁也可以試著向曹操求救,至少曹操可以從廬江、合肥一帶進攻,牽製住孫權的兵力。
總而言之,陸仁此舉一是想提前把夷州歸入版圖,二就是想先行作好一些夷州的自保準備措施。而他挑中曹操不在許昌的時候去找荀彧,除去想避開曹操之外,陸仁也是想從荀彧一心想振興漢室的誌向來下手。而海外夷州歸入大漢版圖是一件能令漢室稍振聲威的事,陸仁相信荀彧這個一心為漢室考慮的人沒理由會去拒絕。
……
甘寧這時開口道:“陸仆射,你與曹公之間的恩怨我不怎麼清楚,但從眾人所言來看你此去定有險阻。你身為我等主事之人豈能如此置自身安危而不顧?再者夷州本屬海外蠻夷之地素無吏治,縱然在那裏稱王亦不犯國之威嚴。你輕身而往許都為我討要這夷州太守一職,愚以為純屬畫蛇添足
不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