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這麼想的,”我繼續說,“修房最大的開銷就是磚,如果我們在一個村子,自己開一個磚窯,這磚上的開銷就少了許多,以後人們收入多了,家家戶戶修房的也多。也都得用磚啊,說不定這磚窯上也能掙不少錢呢!還有就是,幾家到了一塊,這各家的雞和豬就可以集中起來喂養,既能節省不少勞力,也可以形成一個規模,讓人家收雞蛋和收豬的就不用多跑路,價錢也能多買點。”幾個姐夫點了點頭,“我們回去先商量一下。”
進入八十年代,國家百廢待興,各地各種建築需要大量的建材,水泥、鋼筋、磚等首當其衝。水泥、鋼筋咱是插不上手,不讓你辦廠啊,這磚老百姓自己用,國家是還允許辦磚窯的,前提是不許雇工,但一兩年後政策就放開了,咱們先占個地、創個牌子,等待時機。要搞個隊辦企業生產水泥、鋼筋也沒那麼多資金,暫時是不行的。得想其他路,個人有政策限製不能發展,咱就先把大隊的集體經濟搞上去。作為一個先知先覺近二十年的人,心胸要放得廣一點,不能老惦記自己的幾個親朋好友,那就太小氣了,也成了典型的小農意識。
“三姐夫,你現在也是咱大隊的主要領導幹部了,咱們現在有什麼隊辦企業?今年準備怎麼發展。”我問三姐夫,得摸摸底。
“嘿,咱大隊能有什麼企業,就喂幾頭大牲口。去年隊裏光景好一點,年底分紅後帳上還餘一萬多塊錢。就這在全公社也是一流的大隊。李家村去年還是‘三欠’大隊。”
“‘三欠’?”我有些聽不懂。
“‘三欠’就是集體欠外單位的、欠外麵個人的、欠自己大隊社員的。咱們比起他們,就像天上活著一樣。”三姐夫有些自豪。
“這不行,還得再發展。”我對三姐夫說“你跟咱們的支書商量一下,看能不能到SZ市先跑一趟,成立個公司,賣咱們的東西給XG人。”
“SZ在哪兒,咱們有什麼東西能賣給人家XG人的?”三姐夫有些疑惑。
“SZ在咱們國家的南麵,緊靠著XG,我們可以把咱們的雞蛋、豬賣給他們。咱們的雞蛋和豬都不是喂的飼料,那是正宗的無公害、不含激素的天然綠色食品。”,過去賣了賣不了先占塊地再說,不要到了後麵擠都擠不進去,都讓外來戶占了便宜。
“你說的什麼亂七八糟,啥叫無公害、不含激素的天然食品?”大家把我說的不知所以。
暈,我倒忘了這都是多少年以後的事了。別說他們不懂,就是現在的食品專家,也不見得了解多少。喝了幾盅酒,就忘了自己是從那來的。以後得少喝酒了。喝多了夾著的尾巴都露出來了,別再喝醉穿越到五十年代那就更慘了。
如果您覺得《醉回七九》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6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