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來了,幹麼著急著回去呢?咱現在的條件好了,村裏還建起了招待所。別說你們這才幾十號人,就是再多一倍,住下個半年、六個月的,我們也能招待得起。”雨作明十分好客地說。
說歸說,雨作明還是讓人打電話叫來一輛麵包車,把吳永成和馮霞兩個人請上了這個車,他自己坐在了前麵的副駕駛座上。其他小龍莊的幹部們,則陪著魚灣區的村幹部們,坐著來時的兩輛大客車,跟隨在後。
車子駛出村子,原來暈車的村幹部們.一下子心胸頓覺開闊,十分舒暢:眼前是一馬平川的田地,象棋盤一樣整齊,賞心悅目,每片地之間溝渠相連,大路相通。
坐著大客車車看地,在魚灣區的不少村幹部們來說,還是頭一回,十分新鮮。
村北有兩個占地三百畝的養魚池,池水清澈見底,一、二尺的大魚成群結隊地在池邊遊來蕩去,不知為什麼忽然使吳永成想起了核潛艇。
他此時和馮霞就這麼身子挨著身子地坐在一起,他不時側過頭看著馮霞看著車窗外的景色.好象旁邊坐著一個不相幹的人。
從養魚池再往北,是T;[名“升龍
村西是工業區、變電站,機聲可聞,濃煙滾滾,與周圍的環境不甚協調。吳永成看見這個,知道這也是小龍莊為了前期的發展,而付出的必然代價。他的魚灣區是堅決不準備這麼幹的。
車子到了小龍莊南頭。村南是三百畝果園,濃鬱的
象撲進了車窗。
不僅大客車上地村幹部們看得眼睛發呆了。就是在前生見過不少大場麵的吳永成,心裏也對這位雨作明充滿了敬佩:即使他作為一個穿越之人,要想在短短的幾年內。把一個從前稀稀落落地撒在上千畝貧瘠地鹽堿地上的幾百間破破爛爛土坯屋,變成現在這個樣子,難度也不能算太小啊!
轉了一圈回到村裏,有的魚灣區的村幹部們提出來,想到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去看看。他們懷疑是不是小龍莊為了應付各地來地參觀者們。專門搞得這些樣板呢。以前。他們可沒少做過這種應付地事情。
雨作明很爽快地說:“好啊,我也不知道大家想看什麼樣的人家。幹脆咱們來個瞎撞。你們在前,我在後,你們想進哪個門都可以。”
一個膽子大一點地村幹部.帶頭走在前麵,選了一戶大門上貼著兩個“福”字的人家.闖了進去。
人家正在吃飯,棒子碴兒加山竽熬的粥,桌上還放著一堆海螃蟹,這叫什麼飯?
男主人六十多歲,兒子、媳婦、孫女。一家四口。
一見來了這麼多人,主人也沒有感到奇怪。可能是接待的參觀者太多了的緣故吧。反倒起身熱情地打著招呼。張羅著讓大家吃飯。
一下子湧進來七、八十號人,別說吃飯了,就是站著,屋裏也站不下啊!!
吳永成連忙對人家說明來意,雨作明也笑嘻嘻地走了進來。示意他們繼續吃飯。而他則和男主人,帶著人們到各個屋子裏參觀。
大家腦子裏有關於農村住房的概念。在這時卻全對不上號了:這裏沒有“一明兩暗”或“一明一暗”的房間。隻有臥室、客廳、工作間和帶淋浴噴頭及浴盆的衛生間。水磨石地板。葵花吊燈。好幾對單人和三人地沙發。反正有的是屋子。還有彩色電視機和電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