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龍門:昭雪(十五)(1 / 2)

神策軍兵馬使張懷恩。

依照慣例,作為內侍的張懷恩並無資格上朝議政。隻是沒想到他從宣政殿通向後庭的側門悄悄進來,又在丹陛旁的立柱下等候良久。

皇上的目光在滿殿公卿臉上逡巡一圈,最後才停在張懷恩臉上,“你又有什麼話要說?”

張懷恩顫顫巍巍地也跪了下來,紮紮實實叩了個頭。

“懇請陛下等老奴把話說完,再治老奴的欺瞞之罪。”

口口聲聲說要治自己罪的往往不能治,為君第十三年的陛下對此頗為倦怠,他勉強擺了擺手。

“說吧。”

“啟稟陛下,馮征將軍,其實並沒有去世。他混在神策軍回京複旨的隊伍,現下就候在殿外。”

什麼?

李世默眼睛瞪大了看向張懷恩。

從一開始,張懷恩就是設局者。就連馮征這個人證,都被無所不用其極地安排到這個份上。

背後,宣政殿透著光的正門一再陰了下來。又一個人影,停在了殿門前。

沒進來。隻是安安靜靜立著,他撩開袍子,向著陛下遙遙地三叩九拜,從軍多年的聲音如洪鍾。

“罪臣馮征,叩請陛下聖安。”

“啟稟父皇,兒臣有一疑。”李世默抱拳,呼吸暴露了他某種急切的心緒,“張大人苦心偽造馮征將軍的死訊,欺瞞父皇,也騙了在場文武百官,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張大人不給出一個說法,隻怕父皇,還有這滿朝大臣,都不滿意。”

“老奴正要回答宣王殿下這個問題,這恐怕也是陛下的疑惑。”

張懷恩跪在地上,顯得不緊不慢。

“適才宣王殿下也好,薛將軍也好,爭論來爭論去,重點無非一個。薛家案,無論是安和元年還是隆平九年,都是一個大案要案。其間枝蔓繁多,又經過多年時間的打磨掩埋,很多知情人已經查無蹤跡,或者不在人世。”

他分外誠懇而真摯地望向李世默,“宣王殿下查得最多,您說,是嗎?”

李世默沉下眸子盯著他,沒應聲。

“證人不多了,老奴當然是想保護一個就是一個。”他一歎,頗為惋惜,“沒想到,神策軍到的當夜,就有刺客要取他性命。當時情境著實危險,要不是馮征將軍反應快,又勇武過人,隻怕這為數不多的證人都保不下來啦。

“所以老奴和馮征將軍一合計,委屈將軍扮作神策軍兵士,跟著他們回京複旨。這些天,就住在神策軍軍營中。”

刺客是誰?

若昭派過去的人?

當然不是,李世默可以想象到若昭所能做的一切準備。她最有可能是派人盯緊了這個證人,唯恐他有絲毫閃失。

刺殺?反倒像是張懷恩做局的手段,再誘使馮征偽裝成神策軍入京。

那他為何要大費周章地設計一出假死又露麵的局?是防著誰嗎?

若昭?

不對,張懷恩不應該知道若昭的存在。更準確地說,是不應該知道若昭在這場局中的位置。

李世默愈發狐疑地盯著張懷恩,他到底知道多少?

被盯的人始終遊刃有餘,“老奴要說的就是這些。至於這個案子其他的細節,還是懇請陛下允許馮將軍進殿,把他所知的,都一五一十告訴陛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