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接過裝有傳國玉璽的盒子打開,拿出玉璽在聖旨上用印。
這是真正的奉承運皇帝,詔曰。通傳下的大旨,明旨。
用印之後,王霄回轉來到朱棣床邊。
看著閉上眼睛,不話了的朱棣。王霄緩緩伸手去試他的鼻息。
片刻之後,王霄起身,輕輕的了一句。
“皇上走了。”
旁邊的朱高燧身子晃了晃,重重摔倒在了地上。
中軍大帳內的眾多軍將們放聲大哭,聲竭力嘶。
哭號之聲猶如漣漪般向外擴散出去,很快所有軍營都是哭聲一片,哀嚎遍野,山野間都為之回蕩。
朱棣年少時就跟隨常遇春打仗,是打了一輩子仗的馬上皇帝。他在軍中威望之高,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各軍各營都是摘櫻子,起素幡,為皇帝舉哀。
入目所見,整個明軍大營都是白茫茫一片。
軍中將士多有痛哭到昏厥,不能自己者。
一連三,明軍都彌漫在無盡的悲痛之中。
三之後,王霄發布命令,大軍拔營,護衛著朱棣的棺木返回關內。
朱棣的遺旨上,他自己為國家鞠躬盡瘁,這是在講述自己的畢生功勳。
畢生無悔,指的是從未後悔過發動靖難之役。
太子即位,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漢王已死,趙王根本構不成威脅。
而讓王霄監國,則是為了從法理上確定王霄繼承人的身份。
要知道朱高熾有足足十個兒子。若是朱高熾將皇位傳給其他的兒子,朱棣在地下能被氣的再活過來。
各軍各營都歸王霄節製,這是朱棣將全國所有精銳兵馬的兵權都交在了王霄的手上。
這同樣是一道保險,為的是能確保王霄可以日後可以順利接位。
監國,手握兵權。
有這兩道保險在,就算是朱高熾有別的想法也動不了王霄的地位。大不了王霄也可以來上一次靖難之役。
朱棣是皇帝,生性多疑。
哪怕朱高熾表現的如何看重王霄,日後大位非他莫屬。朱棣也不會就此心安理得的相信。
所以,他做出了這些布置。
至於朱高煦陪葬長陵,則是朱棣為了保存心疼的次子死後的名聲。
於情於理來,朱棣都是一位好皇帝。
他多次北伐,打垮了塞外北元殘部,徹底清除了草原對關內的威脅。
他派馬保下西洋,與海外諸國展開聯係,施國威於海外。
他編撰永樂大典,為華夏留下了一部曠古奇書。
他修運河,清田畝,關愛百姓,消除藩王力量解除了內患。
國家在他的統治下經濟繁榮,國力強盛,被稱為永樂盛世。
若是有什麼汙點的話,發動靖難之役或許就是唯一的汙點。
叔叔搶了侄子的皇位,殺戮過盛。就連誅十族都被他弄了出來。
無論功與過,在朱棣咽下最後一口氣的那一瞬間,所有的一切都隨之煙消雲散。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病逝於第五次北征蒙古途中,享年六十四歲。
廟號太宗,諡號“體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長陵。
朱棣的時代,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