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出京城、到武當(2 / 2)

“皇上放心,朝堂上一旦初步確定下來,本王就親往八大門派。”古玄鄭重道。

武俠世界,尤其是武力不弱的世界,那麼無論何事都跟江湖門派少不了關係。

大明想改革,八大門派就是最大的阻力之一,因為他們是地方上那些地主、大戶、商人的保護傘,是他們的武力支柱。

不解決他們的問題,想改革、有些難,也許官員直接就死了。

當然,現在大明國勢尚強大,還沒有敢直接殺害朝廷官員的存在。

但必須要考慮他們的存在影響力。

至於剩下的正道勢力、以及非正道勢力,那就影響不大了,因為他們不像八大派那樣聯合在一起,更不能把持江湖輿論。

誰敢反對,直接打下去就是了。

隨即,兩人又召集了數位大臣來,商定最後的計劃。

半個月後,正德五年、十一月一日的大朝會。

例行的議事後,陡然,近幾年來、升官最快的王守仁站了出來,“啟稟皇上,臣有本奏。”

“呈上來。”朱厚照如若無事的說道。

很快,看過奏折的他,臉色一變,皺著眉道:“將此奏折給皇叔、四位閣老看看。”

“是。”劉瑾恭敬道,接過奏折走下台階。

不多時,古玄、四位內閣大臣皆是臉色變了。

尤其是四位內閣大臣,震驚的看向王守仁,心中翻騰不息。

甚至其中有人又看向古玄和朱厚照,呼吸粗重起來。

變天了!

這是他們心中最真切的想法。

這一天注定會濃重記在大明的曆史上,徹查全國土地,攤丁入畝,這兩個政策由時任戶部左侍郎的王守仁提出。

一提出朝堂上就炸開了鍋,分作三方,一方讚同,一方不讚同,一方不說話。

朱厚照並沒有當堂作出決定,而是退朝讓眾臣思考。

一連三天,朱厚照第一次連續上了三天的早朝,群臣們也吵了三天。

終於,第四天早朝上,在古玄明確開口支持下,朱厚照同意了此政策。

更是當場罷免了兩位內閣大臣,提拔王守仁入閣,立即推行此政策。

整個京城中,陷入了巨大的震動中。

這股震動也向整個大明而去,從第一天開始,就有著越來越多的人目光看向京城,直到這時,群情激奮。

大明境內反對聲,絡繹不絕。

而就在這個時候,古玄帶著欽差衛隊,大搖大擺、毫不掩飾的出了京城,直向武當山而去。

大明境內的各大勢力,先後得到消息,心中了然,這是跟各大勢力談判來了,或者說是一個安撫。

各大勢力心思不一,或冷眼旁觀,或冷笑連連,或殺意湧起,或憂心受怕。

一雙雙眼睛緊緊盯著這支欽差衛隊。

沒有在意那些目光,古玄帶著衛隊速度非常快,兩天時間,就到了武當山下。

命令衛隊停止急行,整理著裝形象,古玄放眼望向武當山,竟能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勢。

目光微變,他知道、自己很可能還是小看了這位天下第一。

不過也沒多在意,暫時來說,雙方並不是敵人。

“義父,武當的人在前麵迎接。”這時,一年輕人來到古玄身邊道,正是段天涯。

“嗯,走吧。”古玄一揮手,一馬當先。

很快,就看到了數百人站在武當山門前,見古玄到來,一同行禮:“參見神侯。”

古玄下馬,手伸出,笑道:“諸位不必多禮。”

“武當有失遠迎,還望神侯見諒。”武當眾人中,一中年道人走出、客氣道,乃是武當第二代掌門宋遠橋。

“宋掌門客氣。”朱無視笑著擺手。

除了張三豐,武當掌門以及諸多長老幾乎都來了,足以證明態度。

“神侯大量,家師前日剛剛出關,正在山上等候神侯,還請神侯移步山上。”宋遠橋也露出些許笑意道。

“好。”一聲應下,一行近千人向山上而去。

一路上,自然不可能安靜無語,不過古玄也隻是跟武當眾人聊著武當風景,以及一些道教理論,絲毫不提這次真正的目的。

因為雙方都知道,這件事,武當中隻有張三豐能做主,其他人都不行。

同時,古玄也在暗中打量著武當眾人,不得不說,武當的確是高手眾多。

(畢竟不是曆史,所以朝堂上的事盡量簡略。)

………………

51974/52597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