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流逝,很快便到了天啟帝為遂平公主挑選夫婿的日子。
出於對自己妹妹的寵愛,為了擇婿之事的順利進行,天啟皇帝甚至取消了今日的朝會。
隻見紫禁城中,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
咳咳,總之就是人很多,很熱鬧。
天啟皇帝高坐龍椅,威嚴無比,魏忠賢一臉謙恭地站在他的背後,在皇帝前麵不遠處,文臣武將們分列兩排,一個個神情肅穆。
官員們兩兩坐在一起,麵前的案幾上擺放著瓜果酒水等物。
方逸跟著參選的士子們,對著天啟皇帝好一頓三叩九拜,高呼萬歲,得到皇帝平身的旨意後,眾人這才站起身來。
方逸原本是沒報名的,他也沒打算參與其中。
江山和美人中間,方逸還是以社稷萬民為重,所以他放棄了報名。
然而,世間事不如意者,常十之八九。
方逸千算萬算,萬萬沒算到自己的坑爹好基友朱由檢,居然會偷偷替自己報了名上去,而自己也居然從數萬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被選定為今日參加比試的五十人之一。
參選的五十名士子分成兩排,左邊是儒生,右邊是武生,看上去涇渭分明,方逸站在武生的隊列中。
方逸的目光很自然地投在了儒生中的兩人身上。
這兩人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年輕人,衣著華貴,器宇不凡,從氣質上看,明顯要超出其他儒生一籌。
方逸暗忖這兩人恐怕就是江南的兩大才子,冒辟疆和陳子龍了。
這兩人呼聲極高,被很多人看好。
其中冒辟疆出身官宦世家,身家豐厚,他的家族是江南有名的大地主,並且他的才學也非常好,個性風流倜儻,不拘小節。
陳子龍則是工部侍郎陳所聞之子,他長相俊秀,學識驚人,無論是寫詩還是寫詞,寫文,都有很高的造詣,被後世評為明末第一詞人。
隻見這兩人都是一副自信滿滿,氣質極強的樣子,其中一人長相一般,但眉宇間滿是那種狂放不羈的名士派頭,方逸猜測此人應就是冒辟疆。
另一人長相俊秀,英氣勃勃,穿著一身青衫,一副正氣凜然的模樣,應該就是陳子龍了。
陳子龍此人不但有才華,並且也非常熱血愛國,曆史上清軍入關後,他堅持帶兵抵抗清軍,最終大勢已去無力回天,陳子龍便投水自盡,以身殉國。
看著這位曆史上的英雄人物,方逸心中一時間感慨良多。
人群中方逸也發現了齊讚元的身影,這人身材魁梧,儀表堂堂,讓人看上去很容易心生好感,但他眉宇之間隱隱有一種陰鷙的氣質,顯示著此人城府極深,不是善類。
據趙寧說,齊讚元這人,算得上是能文能武,他父親齊大富是京城有名的豪商,身家不菲,從小就遍請名師教導齊讚元,是以這個齊讚元,也算是有幾分真本領的。
方逸正在這邊暗暗打量著,一個三十餘歲的太監走到了眾人麵前。
太監微微昂著頭,眯著眼掃視一圈眾人,這才用尖細的嗓音說道:“本次比試,乃是為了挑選賢才,為遂平公主挑選夫婿;
今日的比試分為三場,第一場乃是武比,第二場是文比,第三場則由當今皇上親自出題考較,表現最優異者,就有機會成為公主的夫婿。”
聽到太監的話語後,士子們頓時便有些騷動,尤其是那些儒生們,臉上訝異和氣憤的神色十分明顯。
很多儒生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四體不勤,五穀不分,讓他們去和那些魁梧有力的武生比試,那簡直就跟要他們的命差不多。
不過陳子龍和冒辟疆卻是儒生中的例外,兩人都是文武全才,尤其是陳子龍,方逸記得在曆史上他曾親自上陣殺敵,顯然是有一定的武功功底的。
方逸原本便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而來,他也並不想在今日獨占鼇頭,是以這比試科目看上去雖然對武生有利,但方逸心中也並不是很欣喜。
原本他就不想爭這個魁首,條件對他有利還是無利,其實結果都一樣。
方逸站在人群中,麵無表情地看著另一邊氣憤填膺的儒生們,隻見冒辟疆的臉色有些漲紅,像是對此十分不滿,但他身邊的陳子龍,卻是一副風輕雲淡的樣子,一點也不著急。
眼看儒生們的騷動愈演愈烈,工部尚書崔呈秀立即站了出來,匆匆來到眾士子麵前,冷哼一聲道,“朝堂之上自有法度,你等怎敢在這裏議論紛紛,君前失儀?”
冒辟疆一咬牙,當即上前一步,拱手說道“大人,我等儒生,向來飽讀聖賢書,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和這些粗魯武夫們同場比武?
我等又豈會耍槍弄棍?與其比武,我等豈不與送死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