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逸舉起碗筷,示意李定國上桌吃飯
看著麵前大口大口吃飯的少年,方逸心中很高興,也有些感慨。
李定國雖然一生忠義無雙,驍勇善戰,但卻是個悲劇英雄。
曆史上,他先是跟隨張獻忠,被張獻忠收養,成為他手下四大義子之一,後來張獻忠戰死,李定國繼續率軍抗清,他曾多次擊敗強大的清軍,明朝叛將孔有德就是被李定國所擊敗,以至不得不自殺身亡。
可惜這樣一個英雄人物,最後卻也獨木難支,無法挽回大勢,事業未成,便中道身死,留下無盡遺憾,南明也隨之滅亡。
看著眼前的少年,想起他的生平,方逸心中一時間感慨萬千。
這一世,有我方逸在此,李定國,你的遺憾定然會得到彌補,漢室江山,不會再亡!
片刻之後,眾人吃完了飯,恰好這時便聽到門子來報,原來是陳子龍一早前來,欲行拜師之禮。
陳子龍對今日的拜師非常重視,他不但準備了豐厚的拜師束脩,他還請來了一位中年人和張岱前來做見證。
這位中年人年約四十餘歲,白麵長須,舉手投足十分威嚴,自有一番朝廷官員的氣度。
據陳子龍介紹,原來這位中年人名叫亓詩教,如今擔任都察院都禦史一職,方逸當即上前和亓詩教以及張岱兩人見禮。
聽到亓詩教這個名字,方逸總覺得有些熟悉,但一時又想不起來這人是誰,最終隻得作罷。
隨即在亓詩教和張岱的見證下,李定國、陳子龍兩人雙雙跪在方逸麵前,行三叩首之禮,然後方逸勉勵了兩人幾句,算是師父訓話,這拜師之禮就宣告結束了。
眼看拜師結束,亓詩教跟方逸簡單聊了兩句後,便推說有事,匆匆告辭而去。
張岱對方逸很有好感,亓詩教離去後,張岱上前主動跟方逸聊了很多有關詩詞之事,隻是方逸連成名詩都是抄的,如何能應對得了張岱的詢問?
於是方逸也隻得故作高深兼高冷狀,時而微微頷首,時而心不在焉地嗯嗯兩聲,看到方逸這個樣子,張岱慢慢也是興趣大減,最終隻得失落地告辭而去。
方逸這才長出了一口氣。
此時已近晌午。
方逸吩咐趙寧先去聯係龍泉鎮的賣主,他打算一會去那裏看看,如果合適,便直接出手買下那塊地。
那塊地麵積很大,因為是山溝,那裏多是林地,無法用來種田,所以價格並不貴,屬於方逸能夠承受的範圍。
片刻之後,方逸看到從外麵湧進來一大批仆人,肩挑手提著大包小裹,進入府中。
“這是?”方逸不解地問道。
陳子龍笑了笑,說道:“徒兒既已拜師,便應該時時刻刻跟在師尊身旁,聆聽師尊教誨教導,這些都是徒兒的仆人,徒兒打算搬進府中,和師尊住在一處。”
方逸覺得有些不妥,但他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去拒絕陳子龍,最後也隻得默認了此事。
嶽家槍法可以教給李定國,但具體該教授陳子龍什麼,方逸一時還沒想好。
方逸現在能拿的出手的東西不多。
古代人對於師徒之間的名分是非常看重的,也一直都有尊師重道的傳統,師父師父,很多時候,老師的地位跟父親相比,基本差不太多。
在古代,師父和徒弟的關係非常密切,也有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師父,投師如投胎這樣一類的說法。
對陳子龍這樣的大才子成為自己徒弟,欣喜之餘,方逸也不敢怠慢,於是便親自帶人為陳子龍準備居住之所,還好方府麵積很大,房子倒是不缺,花費了一些時間後,方逸便安頓好了陳子龍。
隨即方逸便帶著陳子龍,李定國兩人出門前往龍泉鎮辦事。
三人一人騎著一匹馬,向著城外而去。
話說穿越以來,方逸還是頭一次出遠門,平時方逸一般都待在府中,或讀書,或訓練,最多也就到隔壁的信王府去串下門,此次他騎在馬上,看著街道兩側的各色店鋪,看著身邊絡繹不絕的路人,心中不禁升起新奇和不敢置信的感覺。
誰能想到幾天前,自己還是一個現代的地球人呢。
這個時空的大明,正處於資本主義剛剛開始萌芽的狀態,從全世界來講,大明的繁華和興旺,絕對是世界一流的。
當然,如今的歐羅巴大陸也在迎頭趕上,蒙古人征服歐洲後,把從大宋那邊得來的種種先進技術也傳到了歐洲,火藥,指南針等等來自華夏的先進科技使得歐羅巴人受益匪淺。
幾百年的消化沉澱後,歐洲科技發展速度很快,某些地方甚至已經開始趕上大明了。
火藥促進了槍炮的研究和誕生,指南針則大大提高了歐洲的航海技術。
是以成吉思汗的西征,從另一方麵來講,也客觀促進了歐洲的進步。
54508/52625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