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請君留步(1 / 3)

魏忠賢很想反駁方逸的話語,但細想之下,卻又覺得方逸的話難以駁斥。

畢竟眼前的蒸汽機還在飛速運動,帶動著銅缸中水柱越來越高。

魏忠賢是個很精明的人,他直覺感到方逸說的沒有錯,方逸所說的有關蒸汽機的幾個特點,如今正在魏忠賢眼前一一應驗。

節省人力,動力充沛強勁且可源源不斷輸出,若是能將其完善,確實可以用在水車、織布和運輸等等用途上。

方逸以蒸汽機造福天下之理,來破解魏忠賢的奇技淫巧一說,直把魏忠賢說得啞口無言,臉色尷尬。

方逸見狀,心中暗爽。

天啟帝卻沒有留意到魏忠賢的窘況。

天啟帝正陷入方逸描繪出的美好遠景中。

南方來的漕糧,在蒸汽機驅動的車輛運輸下,日夜兼程,以比以往快速十餘倍的速度運到京城,甚至是運輸到寧遠一帶前線。

速度上的提升,能減少大量的路上損耗,尤其是糧食損耗,並且也更安全。

畢竟無論是人力搬運,還是畜力運輸,都需要吃東西,所以才會有千裏不販米的說法。

打個比方說,要運輸一百斤大米,走幾百裏路,這一路上,牲口要吃草料,人要吃飯,否則沒力氣幹不了活。

一日三餐這麼吃著,越吃糧食越少,還沒等到地方呢,運送的糧食可能就被吃光了,所以從成本上來算,距離過遠的話,販糧是根本不劃算的買賣。

所以古代運糧的成本非常高昂。

但若是方逸所說的蒸汽機車成為現實,那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蒸汽機不用吃飯也不用吃草料,隻需要有燃料,它就能日夜不休地一直運行下去,並且從今日所見的情況來看,蒸汽機的動力也非常強勁,隻是麵前這個四處漏氣的初始不完善產品,就能將水柱驅動十餘米高,可以想象,完善之後的產品,肯定能比畜力強大的多,能運送更多更重的物資糧食。

而水利和織布,則是很明顯就能直接受益於蒸汽機,蒸汽機在這兩個方麵,確實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自古以來華夏就有句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又有話說是‘衣食住行’四件事。

蒸汽機驅動水車有利於糧食生產和抗災,驅動紡機織機則可以生產出更多更便宜的布匹,無論從哪方麵來看,這蒸汽機都是一個對社稷和百姓都有著重要意義的寶貝。

天啟帝看著麵前發出巨大噪音的機械,眼睛越來越亮。

在天啟帝看來,方逸所描繪的遠景,可實行性非常高。

“方卿家果然是才學驚人,居然能發明出蒸汽機這種神奇的物品。”天啟皇帝微微頷首,麵露喜色,“此物若能完善,那可真是個寶貝啊。”

“皇上,臣繪製的蒸汽機隻是最基礎,最簡陋的原型機,真正要把它實用化,投入使用,還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多銀錢去實現。”方逸急忙說道。

“比如說,漏氣,運行不平穩,噪音巨大,動作生硬等等問題,這些都有待後續解決,但是一旦蒸汽機能夠實用化,必會給我大明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天啟帝連連點頭,讚同方逸的話語,“不錯,此物雖好,但確實是不太完善。”

比如說,漏氣漏得有點太多了,噪音也有點太大了,確實需要進一步改進。

沉吟片刻後,天啟帝望向方逸,眼神變得十分的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