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紫禁城。
今日朝會,太和殿上,文武百官濟濟一堂。
明朗的金色陽光照耀進來,照在太和殿有些斑駁的房梁之上,也照在了坐在高高龍椅上,有些消瘦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身上。
聽著下麵傳來的陣陣爭吵聲,朱由檢麵沉似水,不發一言。
今日給事中劉懋上奏,痛陳當今朝廷驛站機構的種種弊端以及給大明朝廷帶來的損失,最終他請求崇禎皇帝裁撤、精簡部分驛站,以達到消減開始,改善戶部財政狀況的目的。
劉懋的言辭,讓崇禎皇帝頗有些心動,尤其是劉懋還指出,裁撤部分驛站可以為朝廷每年省下幾十萬兩銀子。
然而劉懋的提議,立即就遭到了朝堂上部分大臣的反對,雙方你來我往,吵得不亦樂乎,誰也不肯讓步,彼此都指責對方是誤國奸臣。
古代驛站的作用,是用來傳遞官府文書以及重要情報,並未過往官員提供食宿、為軍事人員提供馬匹的場所,可以說是作用很大。
但大明開國已經幾百年了,腐敗問題非常嚴重,驛站被很多官員當成了占朝廷便宜的地方,很多官員濫用驛站資源,給大明財政造成了很沉重的負擔。
這也是劉懋提出要裁撤驛站的理由。
僅僅從理論上來說,劉懋做得並沒有錯,他說的也很對,驛站必須要進行一番整治了。
然而此時劉懋不知道的是,由於他的建議被崇禎皇帝采納,西北大批的驛站被關閉,成千上萬依靠驛站謀生活的百姓紛紛下崗,而這其中,就有一個名叫李自成的普通驛卒。
聽著下麵劇烈的爭吵聲,崇禎皇帝覺得自己的心,很累。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了這個皇帝之後,崇禎才體會到,管理這樣的一個老大帝國,有多難。
並且崇禎皇帝慢慢地也注意到了一點,那就是無論是哪位官員提出的建議,到最後總會有人言辭激烈地提出反對意見,並且聽起來好像也有那麼幾分道理的樣子。
這一點讓崇禎感覺很奇怪。
就比如今日劉懋的提議吧,崇禎感覺很不錯,但很快就有反對者跳了出來,反對劉懋的提議。
至於他們反對的地方在哪裏呢?
說起來也有些無厘頭,他們認為劉懋品行不端,所以他的提議,也肯定包藏禍心,別有目的。
若是方逸在這裏,肯定就一個大嘴巴子扇過去了。
人家的這個提議好不好,跟人家的人品有什麼關係?你去飯店吃飯,吃的不是飯菜的味道,而是廚子的人品啊?
不過年僅十六歲,正在少年的崇禎皇帝卻是深陷局中,看不明白。
最近的一段時間以來,崇禎皇帝貶斥了魏忠賢,魏忠賢的一眾黨羽要麼下獄要麼流放,隻剩以亓詩教為首的少數‘閹黨’外圍人員得以幸免。
不過相比曆史上閹黨的最終結局,由於在這個時空中崇禎得到了方逸的勸說,亓詩教等人的結局已經算很不錯了。
魏忠賢自縊而死後,崇禎果然也放棄了對他侄子魏良卿的追責,從此魏良卿帶著殘餘下來的財富,返回鄉下,去做他的富家翁去了。
聽著下麵傳來的陣陣爭吵聲,崇禎皇帝覺得一陣陣的頭疼。
他原本身體很好的,但自從登基為帝以來,他的身體健康情況急轉直下,經常腰疼不說,最近一段時間來,他又出現了頭疼的症狀。
但銳氣十足的崇禎皇帝,將這些看做是上蒼給他的考驗和磨煉,這使得他更加精力十足的,將自己投入到了日常繁重的事務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