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後續(1 / 1)

宋刺史回衙門後就派親隨將閬中城中精於治傷治骨的大夫請來州衙,請他們跟著運糧隊伍一起前去涼山救治彝民。有幾個大夫嫌路途遙遠,便推脫不願意去。宋刺史見此許以重利,並承諾待他們回來一定會宣揚他們的功德,讓蜀地百姓都知道他們的醫者仁心。宋刺史這計藥有點猛,名也給了,利也給了,要是再不點頭就顯得矯情了。

宋刺史見這些大夫郎中不再生事後接著道:“你們回去後將醫藥箱多備幾個,藥材也準備充足了,這些費用官府包了,不要摳摳搜搜的,也不允許以次充好,這次救人不能出一點岔子,明白嗎?”

各位大夫從醫本就以“人命大過”為準則,聽著宋刺史的囑咐哪有不應之理?

至於運糧之事,宋刺史親耳聽到慎王爺隻答應供應一個月的糧食,結合興川親自見到番薯的情形,他就知道慎王爺希望多拿番薯救濟彝民,米糧少拿一點。於是,他命人去找番薯作坊的那幾個商家,和他們商量購買番薯賑災這事,那些商戶最能從困局中嗅出商機,他們可不是沒見過世麵的鄉下人,涼山可是種植三七、白芨等止血聖藥的好地方,以前因為是彝人聚集地,他們這些商戶不敢貿然前往,眼下不就有一份大的機遇嘛,他們可以借著送糧之便和他們談下合作,以後不就有大把的銀子賺了嘛!那幾家商戶都是左拐右拐的姻親關係,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那幾家當家的一合計,跟宋刺史討了這個運糧的差事。宋刺史本來還頭疼到底是派州衙的捕快去護糧,還是去請州軍護糧。捕快吧,武藝不行,要是遇上山賊劫匪就蔫了。去請州軍吧,他和人家的指揮使不熟,怕人家不給麵子。這下好了,這些商戶自己願意接這個活,他何不順水推舟呢!不過,宋刺史也不是個甩手掌櫃,他也不想這事辦砸,遂給他們請了閬中最好鏢局的鏢師。

一番安排後,興川帶著大批商隊、鏢師、大夫轟轟烈烈地離開了,臨走時還看了一會閬中城的城樓,那巍峨聳立的城池見證了他的絕望與心喜,承載著他的希望,他想著下一次再來時能夠償還這份恩情。

與此同時,各縣衙已經接到州府的公告,並按照指示告知村民不要驚慌,堤壩不會決堤,當務之急還是要早點收割,那些趴倒的稻穀要抓緊割下,鏽滿金黃稻穗的稻穀也要抓緊割下,越早收割損失越少。

不僅如此,縣衙還給每個村的裏正分發了一個虎皮做的號角,是軍隊上麵淘汰下來的,破是破零,勝在好使。縣太爺叮囑裏正回村後每日清晨吹號角,監督村民收割。對於種番薯的村民,則是提醒他們去地裏看看,放放水。

七月初,每家的稻穀都割上來了,有些人家多弄了幾個簸箕,攤開陰幹。有些舍得柴火圖省事的會選擇烘幹。不管怎樣,看著收上來的糧食,大家心裏都是踏實的。有謹慎的村民,在河堤旁做了標記,每日都會去觀察河水漲勢,一連多日沒見漲才鬆了口氣,這才對官府的告示推崇備至,逢人就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