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 登基大典(1 / 2)

這種有趣的心理糾葛,好像可以寫在書裏誒……

……

清晨,京師。

姬青原的葬禮已經完成,葬入皇陵,葬禮是很莊重的,無論薛牧怎麼看待姬青原,在朝野民眾心中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天下也沒有大災大難,國庫充盈,民眾安居。即使是往年從來沒停過的、很容易毀城滅地破壞田畝山林的正魔之戰,在他在位後期也趨於平緩。

雖不見得有什麼愛民之舉,偶爾也有些惹人不滿的苛政,但既然社會穩定、生產發展,民眾生活質量自然比以前好了,人們就認這個。

姬青原癱瘓了都沒幾個人替他歎息,但到了他真正駕崩的時候,京師民眾回顧這二十幾年,忽然發現其實這老皇帝還不錯,於是居然還有人為之哭泣。

“一個人的功過是非,真的很難評說。人說蓋棺定論,可陛下這一生功過,我竟不知從何說起。”

“若在朝廷角度去看,那是永遠不會希望各家宗門不服管束,形如割據。他做的事當屬必然……隻要有雄略者,或許都會繼續。”

“也就是說太子也一樣?”

“我覺得他會比陛下想得更多,因為陛下已經有過前例給他參考,有成的,有敗的……”

“你們說這麼多,似乎很認同陛下的做法?”

“也不是說認同,實屬必然。”

“當你們有沒有想過,我們三宗,其實也是武道宗門?”

這是姬無憂的登基大典,朝天門外舉行儀式,朝廷三宗宗主立於前列,正在竊竊私語。鄭冶之最後這句話,瞬間讓氣氛冷了場。

李應卿尷尬道:“當不至於此……”

陳乾楨默然。

三人各自都有了些憂心,轉頭看著姬無憂祭拜祖廟。

“不能說太子了,以後這是陛下……而那位隻是先帝。”

“總覺得渾身不對勁兒。”

當然不對勁,因為整個朝廷力量搜捕了好幾天,滅情道的人連根毛都不見。這種狀況下,國不可一日無君,誰也不能阻止太子登基,隻是人們心中難免還是哽著一根刺,渾身不舒服。

其實這件事說起來,無論滅情道是藏匿在誰那裏,還是被誰偷偷送出城,這都不是一般人辦得到的事。在京師最有能力做到這一點的不僅是姬無憂,還有夏侯荻和李應卿。所以無論是誰都沒辦法把這種懷疑胡說八道,一旦這些巨頭全部牽涉在嫌疑裏,那就真的天下大亂了。

既然如此,姬無憂的登基就再也沒有懸念。

劉婉兮和夏侯荻,以及大量皇室中人,站在祖廟門前,聽著禮官念誦禱文,而姬無憂一步一叩首,慢慢登上廟台。

虛空之中有一座銅殿,殿中漸漸散出七彩華光,人們抬頭看去,天空之中呈現山河湖海,雪山沙漠,萬般靈獸,盤旋飛舞。天道氣息彌漫天地,一道白光從異象之中慢慢地落向地麵。

和慕劍璃當時的生死鼎認可差不多,皇室繼任者當然也要獲得乾坤鼎認可。但這個比八宗認可更假,因為八宗之鼎都會認相對的“道”的共鳴,而皇室之鼎隻認血脈。隻要是姬家血脈,這個認可就隻是個過場。

這種有趣的心理糾葛,好像可以寫在書裏誒……

……

清晨,京師。

姬青原的葬禮已經完成,葬入皇陵,葬禮是很莊重的,無論薛牧怎麼看待姬青原,在朝野民眾心中這確確實實是一個很勤勉的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天下也沒有大災大難,國庫充盈,民眾安居。即使是往年從來沒停過的、很容易毀城滅地破壞田畝山林的正魔之戰,在他在位後期也趨於平緩。

雖不見得有什麼愛民之舉,偶爾也有些惹人不滿的苛政,但既然社會穩定、生產發展,民眾生活質量自然比以前好了,人們就認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