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初次見麵(1 / 2)

草原上的陰霾壓得很低,幾乎伸手就能夠得著。這裏是匈奴的河南地牧場,先秦時期這是是漢民族的千裏良田,而現在則成為匈奴人的地盤。而匈奴人在這裏一呆就是七十多年。他們拆除了黃河北岸建造的趙國的長城,導致後來的漢帝國在北地郡和上郡兩段長城無法連接。

同時河南地牧場也是匈奴南侵的橋頭堡,這裏離漢帝國的心髒--長安太近了。匈奴騎兵一旦越過長城,能夠輕而易舉地掃蕩北地郡和上郡。兵鋒直指關中平原,像懸在頭上的一把利劍,隨時都有可能朝頭上砍過來。

這樣的戰略是統治者所深思熟慮的,對於一個連溫飽都沒有解決的小老百姓,是不可能想到這裏,遊三就是這樣的人。

而遊老爹在遊三的感染下也慢慢地被說服。在遊老爹看來,自己的兒子主動擔負起家庭的重擔,甚至為了一口飽飯而不惜冒著生命的危險來放手一搏。而作為一個殘疾人父親,現在又有什麼理由去拒絕他呢?

上次他回到家把伊莉雅交付他的定金帶到了縣邑。而鐵匠鋪的人倒也守信用,直接將第一批兩百個馬蹄鐵打造出來交付他們。

而甘夫利用門吏的身份在來回拉農具的幌子順利地將貨物拉到了事先約定的藏匿點。而遊三則負責利用下半夜到黎明這段時間將這些貨物一點點的人肉搬到對岸去。

當遊三利用半個月的時間將近四百個馬蹄鐵送到對岸,但是對於擁有兩千多頭的戰馬的牧場來說,這樣的供應量是遠遠不夠的。而且整個河南地這樣遊這樣規模的牧場有五十多家,合計數十多萬頭戰馬都需要更換馬蹄鐵。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遊三的舉動引起了村裏人的注意,而且以很快的速度傳播開來,大家都議論紛紛,然而總有膽子大的也想試試,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走私商販多了起來。饑餓可以戰勝一切。大多數走私商都按照和遊三一樣的方法利用北境長城之間的漏洞開始向外滲透,表麵看著雄偉壯觀的長城被這群走私商滲透得七零八落。

甚至有的走私商能夠買通邊軍或者邊境烽火台上的駐軍,他們可以光天化日之下大搖大擺地走私鹽鐵到匈奴。而遊三確實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但並不是賺錢最多的人。

在完成兩批貨物之後,伊莉雅的父親高興地要請遊三吃匈奴人的烤全羊。伊莉雅的父親是匈奴人的牧馬官,負責給匈奴人養軍馬。他叫須卜達,須卜氏是匈奴人的四大貴族姓氏之一,作為一個奴隸製的部落聯盟,匈奴人對待家族的發展有著很高的要求,雖然匈奴人沒有文字,可是他們的文化都是代代口述相傳。

這須卜達年不過五十,個頭不高,體態肥胖,但是有四個婆娘,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三個兒子都已經成婚,唯有這女兒嫁不出去,十分惆悵。但是最近發現他的女兒和一漢族男人糾纏在一起,而且此人為他的牧場提供了不少的馬蹄鐵。既然如此,他倒想見一見這個漢人。於是便有了遊三受邀的事情了。

遊三騎著馬尾隨著前麵策馬奔騰的伊莉雅,他現在對騎馬並不陌生,因為之前和伊莉雅認識的時候就厚著臉皮學騎她的馬。對於騎馬,他倒是表現出很高的天賦,僅僅半年的時間就像是一個老騎手的模樣了。這一幕被不遠處的須卜達看到眼裏,卻記在了心裏。

匈奴人都是居住在帳篷裏的,他們會用木柵欄將自己居住的範圍給圍起來可以防止草原上的狼群偷食他們的所養的牲畜。這木柵欄裏圈起來的不僅僅是一些牲畜,還有須卜達所買來的奴隸。

遊三沒有見過奴隸,於是他騎著馬停留在不遠處的草料房旁邊觀察著這些奴隸。須卜達的牧場有近四十個奴隸,分別安置在牧場的不同地方,在遊三眼前的這些奴隸也有十來個。須卜達擁有絕對的權力掌握著這些奴隸們的生死,他們像這牧場的牲口一樣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