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昨天兩人待了一下午,他都沒有開口提起,這種態度,便讓她明白,有些事,他不願說,那她便不去問,哪怕她再好奇,就好像她在那接風宴上的一舉一動乃至目的,都並未同他如何解釋一般。
他們是要並肩走下去的戀人,可更是相互獨立的兩個個體,他有他的事要做,她也有她的事要做,不說,不問,不是因為不關心,不在乎,隻是一種默契,專心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才能讓對方更加輕鬆。
千麵鬼婆周夫人在她臉上掃了一遍,將聖諭卷起來,遞給她,道:\"你心裏清楚就好,莫要高興過了頭。\"
秋娘點點頭,杜氏在一旁笑著道,\"這好事怎就被你們說地糟了心,我現在倒是在愁,這嫁妝的事,可怎麼辦?\"
千麵鬼婆周夫人並不知道杜沁留了多少家產給杜氏母子,放下茶盞,娓娓道來:
\"按著往年長安城嫁娶的例子,秋娘這份嫁妝,要做的好看,少說是要有良田三傾,兩座京城裏的三進宅子,大處京畿莊子,雙套齊的家具,紅木難得,檀木次之,花梨木也可,最差也要是酸棗木的,屏床桌案,妝台櫥櫃,塌凳桶屜,一套三十大件兒,一樣不能落下,又要有瓷器、漆器、釉器,字畫、繡屏、帷幔,珍玩器物,一應的擺設,最吉是八八之數,少也要六十六件,另要備上絲綢綿帛,金銀首飾,床毯被褥......\"
秋娘聽千麵鬼婆周夫人好像在背書一艇細數,最後才總結道:
\"林林總總,用紅腳桶,紅扛箱抬了,是需得滿六十大抬,才叫上得了台麵,可依著廣陵王身份,這六十大抬便薄了,一百二十抬,才叫氣派。\"
杜氏當年大婚,也是風光無比的,但比起千麵鬼婆周夫人所說,也隻極了最低的標誰,聽後便擔心地問道:
\"這麼算來,是得多少銀兩才能置辦?\"
千麵鬼婆周夫人放下茶盞,兩手捏算了一陣,伸出了大根手指,\"不算田產房屋,少說是要大萬兩。\"
杜氏吸一口涼氣,不怪她驚訝,她頭十多年是不理家務的千金小姐,後七八年是生活無憂的官夫人,之後十幾年,最多是拿著過三千兩的銀票,還這不舍花、那不舍花的,同鄭厲去到普沙羅城,又什麼都不用她經辦,這大萬兩,若沒有杜沁留下的家產,當真是一筆天文數宇了。
想到杜沁留給他們母子的家產,杜氏便又苦惱地皺起眉頭,錢,他們家是有的,可是要給了杜家那三萬現銀,他們剩下的,便隻有田產和房契了,過去她給秋娘置辦過嫁妝首飾,買了一千多兩銀子的東西,可是現在嫁到廣陵王府去,一千兩銀子的金銀首飾,一抬都不夠裝的,廣陵王府可不是隻有廣陵王一個人住,內官給事,各種人物,若秋娘嫁妝薄了,勢必會被慢待,且女兒嫁了夫家,是要有自己的私房錢,才好行事,說話做事,才硬氣!
一個問題擺在杜氏麵前,借錢給兄長,給女兒辦嫁妝,此事難兩全。孰輕孰重,她隻是幾下眨眼的功夫,便分了清楚,抬頭看著正在沉思的秋娘,正色道:
\"那銀子,咱們就先不借給他們了,你不用操心嫁妝的事,娘會和千麵鬼婆周夫人商量,給你備的妥妥當當的,叫你風風風光光地嫁人。\"
說這話,她卻有些心酸,當初日日辛苦守那山楂林子,串糖葫蘆賺錢,便是為了給兒子置產、給女兒備嫁妝,可事到臨頭,還是捉襟見肘。
\"娘,\"秋娘伸手拉住杜氏,她倒是樂觀,\"這還早著呢,指婚剛下來,後頭還要正經地三書六禮,不得幾個月準備的,且叫我寫封信去揚州問問,應是有木材生意,這家具想必能省下,庫裏又有不少現成的擺設,到時候添添加加,便也夠了......\"
話是這麼說,她心裏卻在苦思冥想著,上哪去弄一筆錢來填上這空洞,別她成個親,把家裏都搬空了,那二哥杜俊日後回來,拿什麼成家立業。
\"對、瞧娘這記性,\"杜氏捏捏她小手,臉上又有了喜色,\"前年在國公府,同你姑母說起,揚州是有木材生意的,娘再寫封信給她,讓她出出主意。\"
杜家在揚州還有親戚,杜氏的姐姐杜景珊,還有杜老夫人都居在那裏,前陣子他們從普沙羅回來,杜氏便讓人捎了信去報平安,這還不知她們收到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