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李嘉誠
李嘉誠生於中國廣東潮州一個書香門第,父親為小學校長,祖父為清朝最後一屆秀才。日本侵華期間與家人逃難至香港。1941年日本占領香港,母親與其他弟妹於是返回潮州,而父親則於該年秋天身故,所以李嘉誠輟學就業,成為手表表帶售貨員,當時僅12歲。李嘉誠1945年入行時隻有17歲,但19歲時就己成為公司的總經理。他的天生做生意天份在這時已經顯現。
1950年,他在香港以7,000美元成立長江塑膠廠參與當時最重要的出口商品──膠花販賣,李嘉誠感慨良多,充滿激情:“當年的長江塑膠廠隻是生產一些普通塑膠玩具和家庭用品,經由出口洋行運銷歐美。在最初10年間,每星期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晚上還要自修,加上工廠人手不夠,自己要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經常睡眠不足,早上必須以兩個鬧鍾起床,可說是每天最難過的時刻。”
1958年轉型投資地產,並於1971年成立長江實業,並於1972年以每股3元,發行4,200萬股上市,第一天已較上市價上升幾成,成為地產五虎將之一。其擅於以股票融資,加上當時股市熱潮,所以得以以小吃大,在上市的一年內,其土地儲備已上升逾20倍,並開始快速累積財富。曾在70年代收購持有希爾頓酒店(現長江大廈)的美高企業及青洲英泥的控製性股權。1979年9月25日李嘉誠宣布從香港上海彙豐銀行以每股7.1港元(較當時收市價有溢價),收購9,000萬股,共6.39億,買入英資第二大洋行、市值約60億港元的和記黃埔的22.4%的股權,在1年內更增持至40%,成功控製和記黃埔。長和集團幾乎是富可敵國。1985年乘怡置係出現財政困難,收購港島區及南丫島的電力供應商香港電燈公司的34.9%的股權。1987年收購加拿大石油公司赫斯基能源的股權,並首次登上《富比士》富豪排行榜。1989年中國大陸發生天安門事件,於當時外資企業大舉撤資的時候,李嘉誠反而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為香港在中國大陸的最大投資者,北京的大型綜合物業項目“東方廣場”就是他在中國大陸的“得意傑作”。後來李嘉誠把中國大陸的投資項目組成長江基建。長江基建在中國的能源建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
據美國《富比士》(也稱《福布斯》)2004年2月號的排名,李嘉誠在世界富豪榜裏排行第19位,超越了傳媒大亨梅鐸。李嘉誠家族的總財產曾一度逼近香港總資產的四分之一。不少港人曾感歎他們一輩子為李嘉誠打工,因為買的租的房屋是李嘉誠公司蓋的,到超市購物、手提電話等都與李嘉誠公司有關[4]。2005年,《富比士》公布李嘉誠以財富188億美元排名第十。2006年,李嘉誠的總資產值高達230億美元,居世界第九位。2008年李嘉誠以265億美元的資產在《福布斯》排名世界第11位。 2009年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公布今年香港40大富豪榜,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以162億美元繼續坐穩榜首。。《福布斯》指,雖然受金融海嘯影響使李嘉誠的財富因長實股價下跌,較去年減少一半至162億美元,但仍排榜首。
李嘉誠在英國最早的投資是2000年和黃斥資36億英鎊收購英國Three電信商的電信運營牌照。2002年,他向荷蘭零售商Kruidvat Beheer買下屈臣氏集團和一些位於歐洲的商店。2011年,李嘉誠24億英鎊買下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這是英國主要的供應水和汙水處理公司。他還擁有南部自來水公司(Southern Water)、 威爾士能源公司(Wales and West Utilities)、英國電力網絡(UK Power Networks)和多個英國優質港口例如(Thamesport and Harwich 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