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食堂解決了午飯後,想著飯卡裏個位數的餘額,陳非馬陷入一種憂愁當中。
回到宿舍,坐在椅子上,他眼睛眨呀眨,想到個事情,趕緊從書架上抽出那本厚厚的《夢的解析》——陳非馬一向喜歡看雜書,不少都是從地攤上淘來的二手貨,賣相一般,勝在便宜。
伸手把《夢的解析》一翻,書頁嘩啦啦的,突然有綠光一閃。
陳非馬大喜,敏捷地撚出那張夾在書頁的五十塊來。往書頁裏夾錢是他心血來潮時的創舉,順手為之,現在想著,實在明智之極。不過也就這一張了,勉強解燃眉之急。
彭群理回來了:“胖馬哥,關於你找兼職的事有了些眉目。”
陳非馬連忙湊過來聽。
彭群理說:“有三個選擇,一個是到學校東方食堂,幫忙擺椅桌,收拾些盤子;一個是到圖書館去;還有一個,得到校外,就在南門那邊的聽湖巷,有間飯館招人。”
陳非馬殷勤地幫他倒了杯水,問:“具體說說,幫我分析分析。”
彭群理道:“在學校勤工儉學,酬勞較低,而且還有個麵子上的問題,看你在不在意。”
陳非馬明白過來,不管是食堂還是圖書館,都有很大的幾率與班上同學碰麵,麵皮薄的,難免覺得窘迫。
彭群理接著說:“我個人覺得到那飯館去做會好些,上班時間是每天晚上八點到十點,兩個鍾,每小時工資二十,當天結算。主要做些雜活,洗碗端盤子什麼的,有一點需要注意,得勤快,否則的話,老板不收。”
頓一頓,又道:“我打聽過了,那間飯館生意一般,不會多忙。”
朝著陳非馬眨一眨眼睛,意思仿佛在說“你懂的”。
聽湖巷是江城大學附近非常出名的飲食街,坐落在南湖邊上,風景不俗。不長的街巷,卻足有幾十間店鋪排列開來,其中小食、燒烤、麵館、飯店,還有酒吧,是那種靜吧,不會太過於喧鬧。
這些店鋪主要做的是晚上的生意,白天雖然也有店鋪開張,但較為冷清。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大學吃大學,而大學生白天大都在校園盤踞,晚上才會大批量出行。
陳非馬疑問:“那邊的生意,不是到了十點以後,到了夜宵時間,才會更熱鬧的嗎?許多都是做到淩晨三四點的。”
彭群理回答:“這間飯館有點特殊,那老板是有個性的人,也可能是上了年紀,不願太疲勞,所以每天就傍晚六點開張,做到十點便關門打烊了。”
的確有個性,能和錢過不去的,都非常有個性。要知道聽湖巷的租金相當之高,這飯館居然還能做得下去,已經是個奇跡了。
略一思慮,陳非馬就道:“好,我去飯館做。”
他家裏,父母就是在鎮上開飯館的,打小耳濡目染,放假的時候經常得幫忙,有點家傳手藝。
彭群理點頭:“行,那我跟人說了,你今晚就過去。隻要麵試沒問題,就能留下。”
陳非馬道:“謝謝了,今晚我請吃飯。”
心裏清楚彭群理肯定花費了不少功夫,才篩選到這幾個兼職工作,畢竟陳非馬的要求有點“好逸惡勞”了,不是那麼好找的。
彭群理拍一拍他肩膀:“咱們哥倆客氣什麼,有事盡管吱聲。”
吃過晚飯,略作休息,陳非馬就出校去往聽湖巷。雖然說八點才上班,但提前過去,好打個招呼,也能給老板個好印象。這份工作並非說十拿九穩,對方不滿意的話,就不能上崗。
華燈初上,聽湖巷已經有了些人群。
“聽湖巷十一號,食指私房菜,是這裏了。名字倒有些韻味,隻是生意嘛,門可羅雀……”
陳非馬略一停頓,整了整衣裝,邁步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