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藝在天香樓公然行凶,和七皇子為爭郡主大打出手的消息立刻傳遍了京城。聯想到皇帝前幾天把尚未成家的五七兩位皇子遷出宮去,京中眾人立刻便嗅到了些曖昧的味道。
五皇子在家裏聽到這消息,隻恨不得蕭藝再打重一點。郡主住在宮裏,他們這幾位未定親的皇子哪個沒點想頭,長幼有序,老七竟然搶在他前頭,看樣子是被郡主拒絕了,要不然怎麼搬出宮去了呢。可恨老七辦事不經腦子倒連累了他,以後他再想向郡主提親也開不了口了。
消息傳到宮裏時,皇帝正和郡主在禦書房處理政事,聽到這事後兩人的麵色都不好看。皇帝為的是蕭藝死腦筋,鬧出這麼大的事來,以後他還怎麼為他們賜婚,別人不是要指著他脊梁骨說他偏心嫡枝了?而且兩兄弟爭一妻也不是什麼好事,要不是那姑娘是郡主,保不齊就要得個紅顏禍水的名聲了。
郡主則是懊惱蕭藝衝動行事,本來郡主拒絕了他,這事就他們身邊人知道,郡主可以當做沒發生過,以後還是和蕭藝親近,現在鬧成這樣,她又不可能嫁給蕭藝,以後可不就得避嫌了。
皇帝問郡主:“這事你打算怎樣處理?”
郡主哂然一笑:“能怎麼處理,鬧成這樣,我若是從他們中間挑了一個,不是坐實了我和他們暗通款曲早有私情?蕭家子女還要不要做人了。”
皇帝知道郡主無心嫁入皇家,出了這樣的事,她更有理由拒絕,隻怪蕭藝傻小子成事不足,皇帝都幫不了他了。
兩人就著這事商議一番,蕭藝對弟弟動手不可能不罰的,便打他二十個板子關在青雲殿禁足,對蕭薦賞賜了一番,這事也就過了。至於他們和郡主之間那點事,兩人都不打算出麵,京中眾人還敢當麵傳他們的閑話不成。
蕭藝回宮之後就被皇帝派的人押到了青雲殿行刑,打完之後便鎖了青雲殿的大門,讓蕭藝在裏頭靜靜心。皇帝沒說多久放他出來,但他有個皇後親娘太子親哥,禁足也慢待不了他。蕭藝叫著嚷著要去找郡主也沒人搭理他,郡主也不打算去看他,這時候避嫌都來不及呢。
七皇子的母妃寧嬪聽說兒子被打成重傷,哭到坤寧宮去求皇後做主。皇後也怨蕭藝不會做事,但蕭藝是她親兒子,她能為了外人罰她兒子嗎?
“這事確實是老六做的不地道,陛下已經罰過他了,我若再罰,倒顯得本宮對陛下的旨意有意見。你放心,太醫已經去了七皇子府,本宮和陛下也送了不少藥材,過個十天半月,保管還你一個活蹦亂跳的兒子。”
皇後說畢用帕子按了按嘴角,複又笑道:“說起來,這也是他們年輕人之間的口角,郡主風華正茂,又和表兄弟們常相處,這血氣方剛的年紀,慕少艾很正常,兄弟之間哪來的隔夜仇呢,如今不懂事,以後各自成家,提到現在這事,也就是一笑而過。”
郡主想嫁給蕭藝,她可不會同意,找這麼個兒媳婦來,可不是給自己找罪受。若是寧嬪敢去尋郡主晦氣,給她省了多少事。
寧嬪不過是地方小官之女,能生下一個皇子來可不是半點腦子沒有,皇後挑撥之意如此明顯,她會上當才怪呢。出了這事後,幾位皇子都吃了掛落,就郡主沒事人似的,皇帝的態度擺在那兒,她腦子被驢踢了才會去觸黴頭。
寧嬪早知道來坤寧宮討不到什麼公道,皇帝看重嫡枝打壓庶出,皇後這幾年愈發猖狂了,今兒她來也就是想叫皇帝看看皇後的態度。
寧國長公主聽說了事情後便火急火燎往宮裏趕,事關女兒名聲,她怎麼坐得住。
不過皇帝卻是沒有讓郡主隨公主回家的意思:“剛出了這事,皇妹便接了思齊回家,不知道的還以為思齊做了什麼虧心事呢,而且思齊留在宮裏,也是叫別人知道朕的態度,以後誰敢非議她。”
公主承認皇帝說的有理,不過還是不放心女兒,那可是皇子,兒子和外甥女哪個重要?她就怕郡主吃虧呢。
公主拉著女兒回了玲瓏閣說話:“你給我說清楚,你和他們倆怎麼回事?我事先沒聽到一點風聲,突然得到這消息,我都嚇成什麼樣了。”
郡主安撫著母親坐下,把來龍去脈和公主說清楚,公主自然讚同女兒的想法:“你有成算就好,皇家不是那麼好嫁的,七皇子為什麼想娶你你也該明白,皇兄現在瞧著挺喜歡你,這外甥女和兒媳婦可不一樣,若是以後你和他兒子吵起來,他幫誰?更何況還有皇後那個難纏的婆母呢。至於阿藝,他對你的心思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不是個好夫婿人選,你向來好色,可別他使個美人計你就招架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