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夏帝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度,是唯一一個曆經兩次希望戰爭,碩果僅存的國家,雖然數次瀕臨滅國,但總能絕境求生。東夏帝國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從光明紀元到黑暗紀元,國家製度曆經數次變更,民主國家,宗教國家,帝國,奴隸製國家還有種種奇怪的製度。如果翻看東夏帝國的曆史,簡直就是一部國家製度百科全書。現在東夏帝國再次回歸了封建帝製。
與國家製度相比,東夏帝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倒是十分簡單。以帝都所在地開始,為第一區,向外以五百公裏為單位劃網格,區號依次增大。
茅筆所在的區是國境邊界的第五十三區,也是最新的一個區。作為帝國邊境黑域麵積最廣的一個區,城市間的交通極為不便,隻能通過城際列車。不過城際列車的費用極為高昂,不是一般人能負擔的起,所以許多東夏人,終其一生都沒有離開過所在的城市。茅筆也是憑借著肖燁的通行證,才能免費乘坐列車到達五十三區首府-慶東城。
慶東城從名字就可以看出來,是為了慶賀歸屬東夏帝國而建立的城市。原本五十三區隻是一片沒有歸屬的黑域,隨著慶東城的發展,逐漸納入了帝國的版圖。
茅筆之前也來過慶東城幾次,通常是為了委托或者交易某些商品。畢竟通過交易大廳的交易還要收取傭金,借著肖燁通行證的便利,有時他也會來這邊接一些當麵委托,所以對這座城市,茅筆也比較熟悉。
感受著迎麵吹來和煦的暖風,他愜意的閉上眼睛,沿著街道晃晃悠悠的走向交易大廳。他邊走邊感歎:不愧是五十三區首府,這個模擬天穹就是比小城的強上許多,不僅有四時變化,日夜交替還有天氣變化,風雨雷電。不像小城天穹沒有一絲空氣流動,身上永遠像套著一層棉布。
五十三區的交易大廳距離茅筆下車的地方不遠,他走了不到半個小時就能看到交易大廳的大樓,同樣的半球形結構,球頂豎立著同樣的雕塑。唯一的不同是,這座大樓比小城的要大上數倍不止。
離交易大廳越近,路上的人也越多,路邊也零星出現了一些店鋪和攤位,大聲叫賣著。這些店鋪裏大多都是暫時無法在交易大廳交易,但又有價值的貨物,有些還幹著情報交易或者二次委托的買賣,傭金價格要比交易大廳低上許多,不過準確性和可靠性也要差上許多。
茅筆聽著四周的叫賣聲,終於感受到了些煙火氣。相比之下,小城與其稱之為城市,或許稱作探索黑域的前線哨所更合適。
走到交易大廳,還是同樣的結構,三道大屏和幾層懸廊,不同之處是這裏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果真如同一個交易市場。擁擠的人堆中,不時有身著白色長袍的工作人員靈活的從中穿梭而過。
茅筆昂著頭費力地向內望著,卻根本不知道裏麵發生了什麼。按理說現在區交易員應該把所有委托都完成了,交易大廳應該沒有幾個人才對。但眼前的景象超出了他的預期。
茅筆也沒再向裏擠,這次的主要任務是取些錢救急。他打定主意待會即使交易大廳接不到任務,也要在旁邊的攤位上盡量掙些外快,總靠肖燁救濟也不是辦法。
在交易大廳一樓的角落,擺著幾台自動充能機。茅筆插入肖燁給的卡片,熟稔的輸入密碼,看著肖燁的賬戶餘額有些遲疑。
賬戶餘額:四千七百三十源。
身為一個城市的交易員,依靠傭金原本應該衣食無憂,收入頗豐。但不知是小城沒有什麼價值還是肖燁性子懶散,疏於管理。竟然隻有這點兒積蓄。
茅筆心中盤算著:三個人每月最低開銷一百源,在慶東城用上之前的老關係,一兩個月內怎麼也能接到合適的委托,再加上設備的損耗,至少要兩百源。
茅筆輸入兩百後,隨著一陣機器嗡嗡聲,在充能機出口掉出一枚源幣,上麵雕琢著200三個數字。他摩挲著這枚源幣,仔細打量著源幣的光澤。滿意的點了點頭歎道:不愧是交易大廳,就是有誠信,從不在源幣交易上克扣。如果是在其他地方的充能機,可能取兩百源,到手隻有一百八十。
源幣,這個讓茅筆又愛又恨的東西是這些年才出現的新型貨幣。隨著鐵幕降臨,能源枯竭,能源成為各國唯一的硬通貨。不過原生能源像石油,煤炭早已枯竭,太陽能,風能,潮汐能更是早在鐵幕降臨時就消失的一幹二淨。次生能源像核能也在兩次大戰中打的所剩無幾,隻有西梁國還有些存量。不過,天無絕人之路。偶然的機會天啟人在黑域中發現了一些礦石中蘊含著能源,從此之後四國興起了礦石開采的熱潮。不過黑域危機四伏,有著裝備情報優勢的官方開采隊還經常傷亡慘重,民間私人的開采隊更是經常一去不回,慢慢地這些隊伍也就從開采隊變成了探險隊,能夠探明礦石儲備已是萬幸。
雖然暫時解決了能源枯竭的問題,但是這種礦石中的能源無法用常規的方式利用。直到林氏公司發明了能量提純儲存技術,這才有了源幣的出現。憑借了近乎百分之百的能量轉換和極低的能量溢散。源幣很快成為了四國的通用貨幣。林氏也一躍成為四國最富有的門閥,林氏集團也被冠以天啟集團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