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既二百年之前,這裏曾是一個漁村。經過奴隸船的幾度洗劫,漁村變成了一片廢墟。
本傑明女士的《南非的眼淚》就是以這個漁村為起點,描述主人公一家人,從漁村被葡萄牙人捕獵,一直販賣到美洲的屈辱曆史。
溫泉酒店建成,至少有二十年的曆史了。就在漁村的原址之上。
起初,是由溫泉旁的一個酒館,慢慢發展起來的。
門口的一塊石碑,有公約十二條。連海盜和沙卡王都遵守的約定,其它人沒理由不遵守。
其中一條是:不得隨意在酒店內開槍及殺人,否則後果自負。
也就是,如果發生了爭端,可到酒店之外去解決。
盡管有約定,脾氣暴躁的水手也時常酗酒鬧事,打架鬥毆。實在不好管理。
不好管理,酒店也經營到了現在,收益還不錯。
這一次,和以往的爭鬥有區別。杜馬公爵夫婦,得到了消息後,和他們的女兒,從後門坐上馬車開溜了。他們可不想濺一身血。
沒辦法!即將到來的大戰,公約也很難製止和約束。希望再回來時,酒店能完好無損吧!
酒店內隻留下經理米奇和早先招募到的火槍手和迎賓女郎,繼續運作。
火槍手有二十名,大多是各國通緝的逃犯,在此避難來的。槍炮一響,估計起不了多大作用。杜馬夫婦有自知之明。
四周危機四伏,在約瑟夫等饒眼中,是和諧的山水畫卷。
戈林中尉和賓卡門少尉交涉,先贈送了一把短槍,和一個瑞士產的座式鍾表,讓他十分高興。
談到貿易,燧發槍的數量大,他做不了主。需要向上麵請示。
他告訴戈林,有長官傳令,各地駐軍抓緊軍訓和整頓,近期,沙卡王將蒞臨本地區巡視。不一定到海灣來。
據悉,沙卡王現在應該到達了匹格鎮。那裏有沙卡王的行宮。
匹格鎮在正東方,距離三百多公裏。
如果能直接和沙卡王取得聯係,四百多支火槍絕對能賣上個好價錢。沙卡王的富有和豪爽讓賓卡門津津樂道。
戈林找到約瑟夫,後者一聽,是個好消息,大喜過望。他決定親自去一趟,領上約翰,讓孩子見見世麵。
等安頓下來再,修整個幾。
見到法蘭西軍隊有黑人士兵,讓賓卡門很意外。
黑人士兵製服鮮明,帽飾上有區別,裁縫發明了一種帽子,黑色亞麻布料,類似於現在的貝蕾帽。
他的手下和對方黑人士兵,有的能用土語交流。手下,法蘭西饒黑人同胞,和白種人一樣,受同等待遇,每個月計有固定的4英鎊軍餉。戰鬥獎勵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