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缺+壟斷=人民幣(1 / 1)

學徒生活和高中差不多,天麻麻亮就要起床,然後洗臉刷牙吃飯,然後趕路到師傅家。

說到刷牙,補充一句,這個時候還沒有牙刷,用的是一種樹枝條,放在嘴裏嚼爛,有點類似嚼口香糖,有點類似嚼檳榔。

梅三姑與林仙兒想象中有些不同,第一堂課便華麗麗丟出那個冊子,甩給林仙兒一句話:“趕緊背熟”,然後便出去了。

林仙兒小心翼翼,如同翻看古代春宮圖似的翻開第一頁,沒有圖片,隻有梅三姑歪歪斜斜的字,記錄著名字,出生年月,以及上中下等標注。

就林仙兒的IQ,一眼就看出什麼意思,不外乎長的如何。這農村的婦女,性格,人品,智商能有多大差別,就是自己,IQ也和她們差不多,不外乎多讀了幾十本書,見了些世麵,多活一輩子。

林仙兒從來就不是背書的料,這本薄薄的小冊子,她翻來覆去看了N次,隻能記住幾個名字。梅三姑很是懊惱,本以為是塊上等美玉,結果是個歪瓜裂棗。

這幾日,林仙兒白天黑夜的背小冊子,梅三姑偶爾出去做媒,並不帶林仙兒,但更多的時候是留在家裏,或者發呆,或者務農。

林仙兒臉皮也厚,背了幾日後,開始在梅三姑旁邊撒嬌:“師傅啊~仙兒從來對死記硬背就不敏感,您帶我出去做媒吧,我多看她們幾次,就記住了。”

梅三姑臉一黑,當場拒絕林仙兒的請求。

梅三姑也是從學徒走過來的,怎會不知道這些東西如何難背。想當初,她可是把自己關起來背了半個月才背熟師傅傳給她的小冊子的。後來挨個跑了才發現,那些東西讀上百次,不如自己挨家挨戶串上一次。

不過呢,既然自己當初是那樣熬過來的,又怎麼能讓自己的徒弟呢?

梅三姑的心態就好像當兵那些人,當自己是新兵時,飽受老兵欺負,發誓要改變那種狀況,等自己成為老兵時,照樣欺負新兵,欺負的方式比當年自己遭受的更多更狠。

大概背了一周後,就在林仙兒心力憔悴,渾身肉皮都快散架的時候,梅三姑如觀世音菩薩般對林仙兒說了句:“好了,下個媒,你就和我去說吧!”

這些日子,林仙兒天天呆在梅三姑家,倒也看出了些道道。比如,梅三姑很少自己去找生意,基本都是生意早上門,東邊有個姑娘還沒出閣,西邊有個漢子還沒討到老婆,梅三姑所作的事情就是談好價格後,給客戶配對。

通過這件事,林仙兒悟出了一個道理,品牌效應。

像梅三姑這種,幾個村才一個的媒婆,知名度非常高,雖然經常牽錯線,美譽度不高,但由於她屬於稀缺資源,或者叫壟斷行業,品牌早就打出去了,別人一想到剩男剩女,自然就想到她。用現代術語說,這個就是占領了消費者的心智空間。

有了這幾層,人民幣還不嘩啦啦往家裏淌?!

等以後有了自己的媒婆公司,不,是媒婆集團,一定要差異化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