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河南話的城市1(1 / 1)

說河南話的城市(1)

襄樊就是一座說河南話的湖北城市。

襄樊無疑是座曆史名城,三國時的魏蜀吳的**爭奪,明末的李自成在這裏建立農民政權,而曆史上這裏是南北交通再此換舟船,易車馬,故有\"南船北馬\"之說。金庸名著《笑傲江湖》中,令孤衝就是在此將恒山派女弟子托付於莫大先生,自己前往嵩山少林寺搭救任盈盈的。一葉小舟,夜色沉沉,琴聲哽咽,燈光如豆,至今想起,仍如同一幅畫卷。不過那都是發生在襄陽的事。

後來有了焦柳,漢丹,襄渝鐵路,有了規模宏大的襄樊火車站,樊城就變得熱鬧起來。住在前進路上的一家招待所裏,每天早上憑窗俯視,都會看見無數乘客直奔火車站而去,下樓找家小店吃早點,老板已是河南口音,也就一人叫一碗水餃,乘車在城中穿梭,售票員拍拍我的肩頭:\"大哥,買票。\"又是一口的河南話,暮色中走上公鐵兩用的漢水大橋,人多得摩肩接踵,車多的經常塞車,於是,就會爆發一片河南口音的叫罵聲,聽起來很別扭,頭皮發麻。

襄樊最有名的古跡就是隆中。乘車在襄樊郊外一望無際的麥田間行走是一種享受,看見了那座\"古隆中\"的石牌坊是一種敬畏。這裏就是我最為欽佩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孔明居住過的地方。如同介紹裏說的那樣:\"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清澈,蒼鬆翠柏,鳥語花香。\"站在那塊林地上,不得不佩服劉備的三顧茅廬,那才是一種畢恭畢敬,那才是一種求賢若渴。我們去的時候,有個劇組在此拍攝過電視劇,搭建的草廬依然還在,感覺太大了一點,太大氣了一點,要知道諸葛亮是在伯父去世,舉目無親,被迫從襄陽城裏搬到這裏隱居的。

隆中裏還保留著諸葛亮的躬耕田,青菜長得茁壯,而當年劉備經過的小虹橋如今已是遊人如織了。站在三顧堂前,望著那幅劉關張三顧茅廬的寫意畫,再重溫諸葛亮那石破天驚的《隆中對》,還是感慨萬千的。相比之下,武侯祠就顯得浮淺多了,呆板多了。我們走進老龍洞,諸葛先生人稱\"臥龍\",也許這裏就是他的福源。回想諸葛先生一生飽學,隆中隱居,多虧劉備鍥而不舍,方能成就一番雄國威業,這也就是董必武所說的那樣:\"諸葛大名傳宇宙,隆中勝跡永清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