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的與新的(上)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當時所在的竹器廠在街道辦事處的決定下,與當時的化工機械廠合並,不久,位於新街的竹器廠的地盤被賣掉,而化工機械廠在星火路的地盤幾乎被其他單位修了好幾棟樓房,已經改稱輸送機械公司的工廠除了一個竹器車間和經營辦以外,全都遷往沙河。那個時候,公司有一輛破舊的客車,每天早上從艾家嘴附近的化纖廠轟轟烈烈的經過星火路,穿過葛洲壩駛向沙河。滿滿一車人,男女老少,嘻嘻哈哈的,有時我也得\"進去\"(這是我們當時的術語),不過我大部分時間都是坐那輛舊的豐田麵包車進去的,後來還有140大貨車和雙排座貨車。
走過望州崗長長的下坡,就看得見黃河路出口處的那三棟18層的高層建築,那是葛洲壩房地產開發的明珠山莊的臉麵,再向前就是一座灰塵撲撲的加油站,過了加油站,就看得見京宜飯店了,不高,外表很老土的,有一年公司開職代會,代表們在飯店裏吃飯,感覺不好,當時忙得很,但記不得在忙些什麼,喝了兩杯酒就匆匆離去。不過那就是公司的鼎盛時期了,離下坡路已經不遠了。
向右轉,我走進了已經多少年都沒有走過的道路。這裏道路依舊,但兩旁的建築變化很大,一邊是恒昌夜明珠建材市場,一邊是一家剛開業不久的汽車修理廠,道路有些破損了,甚至連原來西陵預製廠建的那座貼著黃瓷磚琉璃瓦的門樓也依然灰頭灰臉的聳立在那裏。當年由此而入,一字排開的有葛洲壩製氧廠、西陵預製廠、宜泰快餐食品廠、紙箱廠,到路的盡頭就是我們廠。製氧廠的地盤就是現在的恒昌市場,預製廠則變成一個擁有三四棟樓的住宅小區,浮雕的門樓布滿灰塵,有些冷清;宜泰快餐的金字招牌換成××海綿製品廠,而裏麵的廠房牆壁上則刷著:東方超市配送中心,叫人莫名其妙。
我爬上了那條與公路並駕齊驅的鐵路上,就可以看見鐵路右麵的情景了。以前波光粼粼的沙河水麵已經全部被生長旺盛的水葫蘆覆蓋,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不可能想象得出那密密麻麻的水上植物的規模是何等的壯觀,是何等的怵目驚心:根本看不到一絲縫隙,就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聞得到水質腐爛的臭味。遠遠的對岸有些簡陋的廠房,大量的建築垃圾已經開始了小心謹慎的填埋工作;走過了宜泰快餐的那根高高的煙囪,走過了紙箱廠那棟小樓,就看得見那座我們廠修建的橫跨同樣是水葫蘆猖獗的沙河的小橋,前麵就是我們的曾經的沙河廠區了。
站在鐵路橋上可以把廠區看得一清二楚:大門口新添了一對醜陋的石獅,那棵大梧桐樹依然還在,原來的食堂和兩個大車間的正牆都重新粉刷過了,黃黃的,但不知是幹什麼的;寬大的廠區裏空空如也,以前堆過鋼板和鐵條、燒過電焊的黑印似乎還清晰可見,灰色的四層辦公大樓顯得很淒涼,有窗簾的應該是辦公室,一些破損的窗戶上還晾著衣服,電線還是很淩亂的從空中穿過,不見人影,門房似乎有人在晃動。我就那麼長久地站在高高的鐵路橋上,望著已經是人去物非的廠區發愣:雄心勃勃的老武、老謀深算的老閻、矮矮的書記婆婆、都說是我姐的王玲、高大而魁梧的江蘇人老殷、嘻嘻哈哈的唐老鴨、當時和我穿連襠褲的繼華、戴一副小眼睛的老孟……不能再列舉下去了,逝者如斯夫,這些人如今又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