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進三峽人家(1)
一、何為三峽人家
何為人家?住戶也!於是唐朝的杜牧在詩中寫道:\"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宋朝的柳永在詞中說道:\"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元朝的馬致遠則在曲中唱道:\"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還是明朝的吳承恩借著《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話說得好:\"師父走動些,天色晚了。那壁廂樹木森森,想必是人家莊院,我們趕早投宿去來。\"
何為三峽?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之合稱!北魏的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僅用了區區兩百餘字就描寫得淋漓盡致:\"自三峽七百裏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岩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裏,雖乘奔禦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何為三峽人家?就是住在三峽裏的人家!於是蔣大為會唱:\"紅豔豔的桃花映彩霞,桃花深處是我家。新門新框新梁新柱,新砌的磚牆新蓋的瓦。\"於是李瓊會唱:\"這裏的山路十八彎,這裏水路九連環。這裏的山歌排對排,這裏的山歌串對串。\"於是朱逢博會唱:\"滿山紅葉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峽。紅葉彩霞千般好,怎比阿妹在山涯。\"於是那個名字隻比現在的第一夫人少一個字卻沒什麼名聲的彭媛也會唱:\"青山飛流下,水映一灣花。竹笛悠悠斜陽遠,魚鷹銜晚霞。日暮鄉關人何往,西陵峽邊有人家。\"
按說,全長兩百多公裏的三峽裏處處都有人家,何為隻有那個西陵峽中的石牌會被稱為獨一無二的三峽人家?其理由一為此處是空前絕後的\"一肩挑兩壩\"!上距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14.3公裏,下離萬裏長江第一壩的葛洲壩13.7公裏,兩座大壩遙相呼應;更由於距離宜昌中心城區也就一個多小時車程,除了有旅遊專線車往來穿梭,還有旅遊客船來往其間,交通便利。
其理由之二是這一帶曆代文人騷客留下了許多優美的詩文,而豐富的人文資源則是山水景致的點睛之筆。如李白的\"**月峽來\",歐陽修的\"江上掛帆明月峽\",陸遊的\"巴東峽裏最初峽,天下泉中第四泉\",還有郭末若的\"唐僧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陳毅的\"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西陵甲三峽,忘返興猶稠\"等等。讀了這些詩篇,就會有身臨其境的衝動,也會有\"到此一遊\"的願望。
其理由之三尤為重要,就是原本壯美雄奇、幽深秀麗的長江三峽在三峽大壩建成後,大壩以上的水位抬高一百多米,\"高峽出平湖\",一個大大的水庫使得以往的長江三峽景色大為改觀,惟有兩壩之間的燈影峽這一段還依然保持了真正原汁原味的峽穀風光;而且在這條不長的峽穀中融彙了幾乎整個三峽的雄偉、奇幻、險峭和秀逸,到此一遊就可以體會到原來三峽的那種多姿多彩,美侖美奐,自然物超所值。
走進三峽人家,就走進了山上人家、水上人家、溪邊人家和今日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