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的將近正午時分,一行人終於趕到了鄰縣,相比餘筱影所居的楚縣,比鄰而居的海州顯然壯闊多了。
巍巍城牆聳立,城門口附近聚集著人群和車馬,挑擔的、拉車的,還有沿路賣食的,城外尚且如此熱鬧,可想內裏的一派繁華景象。
眼看城門口排起了長龍,管家讓車隊停了下來,又打發了兩個人前去看看怎麼回事。
不一會兒,兩個仆從就回來稟報:“門口的百姓城裏鬧了匪事,進出城的人都要檢查,隻不過,每日隻有日中之前才能出城,入城卻是不限時辰的,隻要城門沒關都可以。”
管家向餘筱影稟明了情況,現在看來隻能是在入城前就去遞名帖了,要是被安上了一個勾連土紡罪名,這人遠地偏的,就算王爺來救也來不及了。
餘筱影對此並不置喙,莫如今的她還是個孩子,就是她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又不通官場門道,沒有名帖可什麼都做不了。
可以,名帖在表現權勢地位方麵是相當有用的,有了名帖,別人才知道你是哪路神仙。
所謂名帖,其實就是我們現在所的名片。
除了名字外,要表達的意思還是蠻複雜的,尤其是在門第觀念嚴重的古代社會。
如果是向門第差不多的人家遞名帖,表達的無非是“有空常往來”,也就相當於qq空間的“踩一下”或者朋友圈的“求互讚”。
至於上位者向下位者遞帖,這個通常不常有,畢竟隻有上趕著巴結的,沒有上趕著求巴結的。
但也不能一概而論,不定人家興致來了想表達一下親近,大概就是“大爺我今正好有空,來找你聯絡一下感情”。
當然還少不了“以權壓人”的,從名帖到送名帖的仆從都自帶壓迫感:××是我罩著的!別給大爺我找麻煩!
更多的是向上位者遞帖,這個就直白多了,多數是“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切切,就像現在常的“給個機會吧”。
親王府的名帖當然是價值極高的,用在這裏堪稱殺雞的“牛刀”,不過拿刀的是自己人,所以餘筱影並無多少心理壓力,還可以順便安慰自己“不定就造了好多級的浮屠呢”。
管家見她並無反對之意,施了個禮就退了下去。
餘筱影看著管家帶著兩個護衛向城門口的守城衙役走了過去,沒幾句話就見那衙役變得畢恭畢敬起來,隨後,兩個護衛拿著名帖跟其中一名衙役離開了城門口。
管家則帶著另外兩名衙役向著大隊人馬走了過來,三人快速的從餘筱影的馬車旁經過,似是有意避開,徑直奔向了坐有被綁五饒馬車。
管家又向著坐有兩個孩子的馬車走近了些,對著那衙役道:“一共三個孩子,這裏有兩個,還有個孩子被驚嚇得厲害,在我們姑娘的馬車裏坐著。”
話雖出了口,卻沒有帶著那衙役再看看另一個孩子的意思。
好在孫嬤嬤已經在餘筱影的示意下將孩子抱了出來,那兩個衙役遠遠看了一眼也就罷了。
大隊人馬在管家的帶領下住進了城裏的驛站,幾個婢女在屋子裏歸置物品,餘筱影則趁機和孫嬤嬤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