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道路(1 / 1)

她將餘筱影扶坐在榻上,笑著開口道:“起來,這位穆大人可是我們這兒的名人呢!”

楚縣雖與海州離得較遠,但海州富裕,從楚縣來這裏經商做買賣的人有不少,府裏也經常派人來這裏添置些東西。

府裏的人口簡單,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客人上門,她們住的院倒也沒那麼大的規矩。

主子沒什麼吩咐,下人們總是無聊,有婆子從外麵聽了什麼趣事,閑暇時總會跟院子裏的婢女嘮嘮。

嘮得多了,她也順便聽那麼一兩次,穆大饒事就是這麼聽來的。

“郡主可還記得我們來時走的那條路?”

孫嬤嬤將手裏的錦毯蓋在餘筱影的腿上,日頭還未出,屋子裏尚且有些寒意。

“那條下了幾大雨,還能行馬車的路?”餘筱影接道。

“可不,要從楚縣往海州,倒也有不少條路,可這條路修的那叫個通暢,楚縣的百姓可沒少誇那位穆大人!”

看著餘筱影好奇的目光,孫嬤嬤頗有些身為書人賣關子的感覺。

“這條能行馬車的路可有些來曆呢……”

在孫嬤嬤的絮叨中,餘筱影終於明白了為何孫嬤嬤一起穆大人,就有一種得見青大老爺的激動福

據這位穆縣令行事與眾不同,某年莊稼出穗時突發大旱,眼看溝渠裏的水不夠用了,縣令二話不就命衙役堵了通向富戶田的水口子。

富戶當然不樂意了,在溝渠邊一群人就跟縣令吵了起來,確實是吵了起來。

要這位縣令也算個人才,剛來到這裏不久就處理了曆年堆積的舊案,贏得了百姓的一眾稱讚。

之後卻像走偏了路一樣,海州本身相當於個商業貿易中心,他卻一心撲在了農事上。

平日裏一忙完縣衙的公事,就急匆匆地趕向田地邊,像是住在了農田裏一樣,看別人種地比自己種地還要上心。

農戶雖知道他是本地的縣令,可一來二去的相處日久,倒也不像剛見他時那般懼怕了。

縣令當然不會同意這些富戶的要求,理由是“挖渠的時候富戶不出錢不出力,要用水了要求我不偏不倚,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

於是,經過一番拉鋸戰,富戶願意出錢出人將通往鄰縣的道路修好,縣令則同意讓他們繼續用溝渠裏的水。

畢竟溝渠是縣衙裏的人領著農戶挖的,現在富戶修好了路,以後縣裏縣外的人出行都方便了。

等路修好後,這位穆大人還叫上楚縣的縣令一起合題了一塊匾額,讓一群衙役帶著人敲鑼打鼓地送給了為首的富戶。

餘筱影聽到這些不由感歎:“這位穆大人可真會辦事兒。”

“誰不是呢,百姓們都,這下富戶們可是賺到了,修了一條路,換了兩個縣令的題字,這買賣怎麼算怎麼劃算。”孫嬤嬤笑著回道。

富戶收到匾額也驚到了,本以為捐了錢就沒他們什麼事了,自認倒黴就是,沒想到還有意外之喜。

這下,本來還有的一點兒心思也沒有了。

雖捐了錢不痛快,可要是能換點光耀門楣的實惠,大家誰不樂意?

餘筱影知道這些後安心了下來,若是這位大人對鄰縣人都這麼考慮周到,那對她這個擒匪有功者,定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心思。

不管他認不認識那位孩子,都會將那孩子的來龍去脈調查個清楚,估計在她離開海州之前,那位穆大人還要再過來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