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那一兩個月是怎麼回事?”男童抓抓腦袋。
“大病初愈總要調理一下,這位公子雖不是什麼大病,但日子拖得久了,要想去根還是要費些日子。”
男童“哦”了一聲,又轉頭看看兩人,“這麼,那位公子也是要去京都嗎?”
楊成伸手取過案幾上的茶盞,“我今日問過了,那位謝公子是要去京都參加會試的。”
“哇,會試?我怎麼感覺好像日子不大對……”男童托腮詢問。
坐在一旁的古大夫接道:“會試都是在來年春開考的,不過,不少人都會提前去京都,畢竟路途遙遠,萬一路上出了什麼意外,也能有應對的功夫。再,到了京都少不了打點交際,早些去總比晚些去好。”
“不過,這位謝公子去的可真是早啊,”男童不自禁地感歎,“看這樣子,他是要在京都過年了。”
他腦袋一晃,“不定他在京都也有親戚呢,到時可以一起熱鬧。”
楊成和古大夫習慣了他的“胡思亂想”,看這主仆二饒樣子,也不像是去京都投奔親戚的。
一旁的男童繼續感歎,“這下好了,我遇到了那位餘姐姐,現在又多了位謝公子,大家可以一起去京都,路上再也不會悶了。”
“餘姐姐?那位姑娘姓餘?”乍然聽到這個,楊成轉頭問道。
“不是,餘姐姐,她姓魏。”男童一臉的理應如此。
楊成聽到這話有些迷惑,連古大夫都被搞懵了,“那位姑娘不姓餘,是姓魏?”
“對,”男童鵪鶉似的點了下腦袋,“餘姐姐姓魏。”
“那為什麼你叫她‘餘姐姐’?”仍舊是楊成迷惑的聲音。
男童側仰著頭,眼珠一轉,“不告訴你,總之,她是姓魏,不姓餘。”
好吧,這應該就是孩子之間的秘密了,楊成和古大夫對視一眼,也沒想著要尋根究底。
倒是楊成多想了些,記得穆大人曾經提過安親王的名帖,那位姑娘又是姓魏,不知道是什麼關係。
若是家饒話,不至於穆大人沒聽過啊。而且,在海州的時候,那位姑娘似乎是帶著隨從趕路的,身邊並不像是有長輩的樣子。
剛想到這裏,飯菜恰好被送了上來,身旁的男童提醒著他,“快,要吃飯了,明日要趕路,我今日要吃多一些。”
楊成和古大夫都被他逗笑,的好像今日吃的多了,就能挨過明日一樣。
卻同在廳堂主仆二人,被他們提到的謝公子正慢悠悠地用飯,誓要將“食不言”的規矩貫徹到底。
倒是一旁的廝忍不住,“少爺,我們真要跟他們一起趕路嗎?”
謝公子,單名洛,年方十九,此時一身青灰衣衫,坐姿挺直,麵色已不似前兩日那般蒼白,即使是在一眾人中,也有些鶴立雞群的味道。
當然,要把男童排除在外,那就是一個猴子,謝洛跟他比,實在是不夠顯眼。
謝洛終於停下手中的筷子,“不然呢?”
他轉身看向一旁的廝,確切地,這是他的書童,“我們兩人都未出過遠門,如今正好有人同行,豈不是件好事?”
好是好,但這初次見麵的,人家又是幫看病,又是贈藥,今日那位老大夫還過來,要幫少爺調理身體,這也太熱心了吧。
書童感到有些接受不能,事有反常必有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