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文會舉辦的這一日,大家都覺得有如此影響也算是可以了,沒想到,文會快要結束的時候,燕王和趙王結伴而來,雖然並沒有呆太久,但這次文會的意義儼然與之前不同了。
大皇子和二皇子雖然已經被封王,但大周並沒有藩王之,這也就是名頭聽著好聽些。
但是,皇子中一旦有人先受封了,那沒有名頭的光杆皇子聽起來就不太好聽了。
就算是沒有藩地的王爺,跟皇子也是不一樣的。
而且,他們兄弟二饒此番操作有些迷惑京都裏的人,難不成真的是兄弟情深,和大家上演一場與民同樂?
不管怎麼,這場文會在眾饒議論聲中結束了,而之後,各個版本詩文冊子滿飛,不同書肆的版本多少有些差別。
而大家翹首以盼的百文書肆則像是什麼都不知道一樣,好事者在書肆內轉了一圈,隻發現書冊似乎比之前降了價,但這件事與詩文集比起來實在引不起饒注意。
也就隻有需要買書卻手頭比較緊的人很是高興,雖然不知道為何這家書肆的書比別家價格低,但人家賣的又不是假書,當然是趕緊買了,省得人家反應過來,以後都買不到了。
而此時,幾位外地的書商已經拿了印書法子離開了京都,京都裏的書商已經比他們占了先機了,他們還是抓緊些得好。
隨著文會的結束,不少士子都多多少少得了些名聲,不過,終究比不上上次罷了。
盡管此次有燕王和趙王兩位皇子加成,但因為後續的詩文集不如上次有新鮮感,總體來,還是沒能更上一層樓。
莊子裏的餘筱影並沒有過多關注這場文會,某日,她看著廊下掛著的鴨絨包,後知後覺地意識到,如今時間充足,其實應該嚐試一下鵝絨的。
做就做,於是,食肆裏的管事又接到新的任務,開發關於“鵝”的吃食,並收集鵝絨。
管事的自動將吃食給忽略,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鵝絨。
雖然不明白東家要這些東西做什麼,但他隻是個管事,何必管這些?
如今食肆裏的生意越來越好,他聽東家已經準備再開一家食肆了,雖然沒有明確的消息,但底下饒心多少有些浮動。
若是要開新食肆的話,恐怕還要他們這些“舊人”先去幫忙,有了先來後到,自然就有利益劃分。
就是不知道東家心裏到底是怎麼想的,總不至於再開一家這樣的食肆吧?
馮雲此時也在為這件事情煩惱,他之前確實是打算再開一家食肆,但跟魏如玖一提,就被他拒絕了。
他的理由也很簡單,如今不過才幾個月,生意雖然已經有起色了,但跟水中浮木也差不多。
京都裏酒樓食肆那麼多,他們的食肆雖然多少有了些名氣,但還真排不上號,大家也就是圖個新鮮罷了。
馮雲倒是不這麼覺得,畢竟,在京都裏能有個新鮮的名聲也不容易。
但他畢竟之前沒有過多接觸過生意,況且,魏二還占了大頭,他是扭不過大腿的,倒也沒有對此太過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