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不能就這樣承認,餘筱影避而不答,“等到再長大以後或許會結果實,到時再來看。”
牧老先生點頭,如今隻能算的上是一叢苗,不知道它的花和果,確實是不知道該怎麼辨認。
等到三人正準備往離去,牧老先生似乎才意識到什麼,開口道:“此物是自己長在這裏,還是郡主讓人栽種的?”
“是前不久才發現的,莊子裏的人也沒在別地兒見過。”餘筱影回道。
其實,去年的這個時候,莊子還不屬於王府,而莊子裏的人都是後來才搬過來的。
至於那時這裏有沒有花生,恐怕沒有什麼人知道,畢竟,誰也不會沒事兒就盯著地裏看。
但是,但凡知道花生的習性,就該明白,若是之前就有花生的話,這片地裏的花生不至於東長一棵西長一棵。
她自然是不能把這些出來的,等到以後這些花生結了果實,有心人自然就知道了。
等到牧老先生和魏如玖離開後,餘筱影這才輕鬆下來,至於老先生離開時看向她的眼神,她自動將其忽略。
有些事總是瞞不了饒,索性借別饒口的出來,更何況,這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壞事。
暮色降臨,風中已經有了暖意,進入書房後,便看到書案一角處擺著的一摞新書冊。
她自己自然寫不了太多的,也就是剛開始占個新鮮,順便打發一下時間,之後便要靠著本土才子們發揮自己的才華了。
要哪裏的讀書人多,除了那讀書風氣盛行的江南之地,自然要數京都了。
要京都貴人多不多,自然是多的,但還是有些貧寒學子的。
按照她定下的規矩,書肆跟這些供應書稿的學子簽的都是分成協議,如今書肆的生意剛剛步上正軌,學子們得到的錢還算不上多,但總比抄書要掙得多。
而這些書稿也分很多種,有散文遊記,也有傳奇話本,她還特意讓人高價收了一些關於農事和各種匠技的書,雖然暫時來買這些的人不多,但總歸是把知識傳播出去了。
她坐在書案前看向窗外,落日餘暉透過雲層灑落下萬千金光,邊被染紅了一片,猶如燃燒的火焰。
她突然便想起京郊外那大片的楓林。
之前在文會上,信兒那孩子見到孟二公子時神色未變,想是他年紀,心裏不放事,恐怕早已把這些忘記了。
而自己與那位二公子的相處也很是自然,兩人都未點明,卻似又都記得。
她側首一笑,覺得自己實在想太多,如今還是安心等那些花生成熟就好。
不過,外出遊學的誘惑真的很大,她從心底希望自己也可以出去走走,若是自家二哥能出去的話,那她同去的希望也大些。
希望是渺茫的,但還是要有的,萬一就有過路的聽見了她的心聲呢。
不管是玄學還是什麼學,她都想見識見識。
而王府裏的魏如玖確如她所想,再一次提出了遊學的意願,不僅如此,為了能增大自己出京的可能,他還把孟嘉晏拉進了隊伍。
當然,孟嘉晏對此一無所知。
依照魏二公子的想法,自己要出遠門了,這位好友自然也是要去的,不然他一個人在京都裏呆著,該要多孤單啊。
他是萬萬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