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作坊(1 / 1)

大概是常年缺少文化生活的緣故,定水縣百姓的熱情出人意料。

舉辦文會的院子外圍著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知道的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

文人雅士們陸續從門口進入,在眾饒注視下不自覺地便挺起了胸膛,覺得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有麵子過。

雖然守在門外的人大多衣著破舊,但麵上卻並無長處貧窮之地的悲觀神情。

一個個都神采奕奕的,還有不少孩童穿梭其中玩鬧,遠遠便能聽到嬉笑聲。

今日文會的靈魂人物自然是牧老先生,餘筱影之前並沒有想過要借他的名頭,不知道後來怎麼就有了那樣的傳言。

牧老先對此生並沒有生氣,聽了她的想法後還主動提出自己也要去參加文會。

不得不,名人效應就是好。

按照她以前的打算,本來要借的是程家公子的名頭,而如今牧老先生去了,程知縣都要靠後,更別提他的兒子了。

本次文會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打出去名聲。

不管是口耳相傳還是詩文交流,隻要以後提起定水縣,有人表示聽過就校

這是古代,想依靠當地環境開個農家樂簡直是想都不要想,這裏沒有消費人群。

她想做的其實京都已經有人開始在做了,隻不過是由那位馮公子在打理。

古代的信息交流不便,她和魏如玖若是再在這裏辦一兩個相同的作坊,也不會到影響京都的生意。

如今正是炎熱的時候,收集羽絨很來得及,至於另外一個豆腐作坊,她就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沒辦法,她畢竟不是專業的。

在京都的豆腐作坊先要靠得也是老師傅們的手藝,之後才是參照她給的方子進行改良。

定水縣的地少人多,發展手工業倒是不錯,但這也隻是是她的初步想法,具體能不能行也隻有看以後了。

開作坊自然要先找地方,這些有魏如玖操心,而知道了他們打算的程知縣爽快地給了友情價。

幾乎相當於白送,實在是根本就沒有人想過來這裏買田置地,這裏的土地自然賣不上價錢。即使地少,也炒不起來價格。

在辦這件事的同時,魏如玖已經往京都去了信,將他的打算跟馮雲講清楚,並希望他能送幾位老師傅來這裏先幫忙。

接下來的事,自然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的觀念深入人心,餘筱影享受了交通的便利,來到古代後最不習慣的便是這漫漫旅途。

如今人手不足,她也沒想過一口吃成個胖子,能把定水縣通向外的主道路修一下就可以了。

等到以後東西做出來了,能順利運出去就校

至於銷路,她也並不擔心。

定水縣周圍的幾個縣並不是特別貧窮,何況還有州城,到時在州城賣也是一樣,就是路程要更遠一些。

修路當然不能靠一個人出錢出力,程知縣知道這件事以後便主動提出由縣衙牽頭修路。

先把作坊附近的路修好,以後大家知道了好處,再修其他地方也不遲。

考慮到定水縣的現況,魏如玖大方得表示,他可以供應每日的飯食。

路修得快了,作坊也能早些開起來,雖然那時候他們這一行人不一定在此處了。

除了這些,文會也不能白開,多少還是要留下來些東西的。

魏如玖給馮雲送了信,順便又往書肆送了稿子,之後可以送回來一部分,再留下一部分在京都先賣著。

稿子的內容也不複雜,都是這段日子餘筱影讓人收集來的,之後又經過了“專業人士”——魏如玖的潤色,看起來頗為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