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不是那筆蘸墨水寫,而是需要調動體內靈氣,以氣禦筆,在特質的附著著靈氣的紙上寫下聖賢的文章!
這讓秦時月想起了東夏世界古代的科舉。
東夏世界古代科舉最初考“帖經”,帖經是錄取考生的重要科目,就是抄錄經書中的幾句話,然後遮住幾個字,讓考生填上,比請聖言還要簡單。
唐詩之所以興盛,主要原因是唐朝科舉還考詞賦,而且所占比重極大。
在神筆世界,聖院發現詩詞和才氣最為契合,最適合戰場,影響人族興衰,所以科舉必考詩詞,而邊塞詩是重中之重。
彭博笑著說:“你年紀小,讓你來不是為功名,而是為了長見識,盡力而為即可。儒生升階的‘禦靈氣’一出就是三十張試卷,府試考秀才的‘禦靈氣’更是達到一百張,怎麼可能全答對?”
趙越道:“小子你不要氣餒,除了當時的才子,沒人能答對童生試所有的禦靈氣”,我們也不能,更何況你。“
“好在童生試要考的範圍較小。秀才試的“禦靈氣”才刁鑽古怪,科舉數百年連曆代才子都無一人答對,哪怕那些最終封聖的生賢。”
王茂鬆了口氣,說:“彭博,這次儒生考試咱們幾個可就全看你了,我們那一眾弟子這些年一直沒人升階儒生,別的私塾的人都笑話我們。”
“咱們比不上那位過目不忘的神童葉問天,可不能被別人比下去!希望列祖列宗眾聖保佑。”
“你呀,真實沒點出息。”彭博笑笑搖了搖頭,內心對這個人著實有些瞧不上,可是現在這個情況,他又不好多說什麼,隻能這麼說一句讓他有所警醒。
秦時月聽到葉問天這個名字稍稍一愣,心想在這個世界裏隻要不是弱智,有個厲害的爹誰都能成神童。
就在這時,附近有人突然大聲說:“葉問天來了。”
眾人立刻循聲望去,就見一個年約十八歲的少年從一輛馬車上下來,少年麵容嚴肅,沒有絲毫的稚氣,目光沒有的靈動,看著比同齡人穩重。
隨後一個身穿華麗錦袍的中年人得意洋洋從車上下來,不少父母立刻上前恭維那中年人。考試院麵前的考生和考生親友足有三四千人,葉問天父子一到,大部分人停止說話,看向葉問天父子。
同樣是人,這對父子竟然這麼耀眼。
王茂羨慕地說:“葉問天的神童之名在景州還要超過素女姐的美名,他不僅過目不忘,吟詩作對也遠超我等。
他父親說他在五歲那年就覺醒了童生,之所以在今年第一次參加儒生試,是厚積薄發,為了爭儒生第一。”
“此次狀元非他莫屬了,狀元可免試入景州府的高級儒生院,那可是一府之內最好的學堂,比咱們的私塾不知道好多少倍。”彭博有些羨慕的說道。
“恐怕他就是倒數第一也能進吧。“秦時越冷冷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