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一隻酒杯 上(1 / 2)

鹿城自古就為兵家必爭之地,是個具有較深曆史文化沉澱的地方,特別是秦漢文化在這個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秦漢代甚至更早期的文物收藏品在鹿城經常可以遇到,這也是鹿城人引以為豪的地方。

吳浩上大學的這個地方,附近有一個幸福街的時代財富廣場,是鹿城收藏品種類最為集中、也是最熱鬧的地方,幾乎是這個古城所有收藏愛好者淘寶閑逛的好去處,是一處機會和陷阱同在、快樂和失落並存的所在。

最初的收藏市場,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當時大多數的攤位是在大學城旁邊的一個小公園裏麵經營,後來外麵市場的人氣慢慢好了起來,而現在隻有小部分攤位和店主是在相鄰的公園裏麵經營了,並且看上去情況也不是太好,所以裏麵大多店鋪都改為經營魚蟲花鳥了。

市場上的收藏品種類非常多,可以說,幾乎能想到的收藏品,這裏都有可能找到,收藏愛好者隻要留心,基本上都不會空手而歸。玉器、銅器、錢幣、木器、瓷器、銀器、雜件、書畫、小人書、舊報刊、像章、文玩……種類實在是太多,不過,最具鹿城特色的收藏品或許還是秦漢代的器物了,像漢鏡、漢罐、漢畫像石拓片等等,非常受鹿城本地和外來朋友的喜歡。

市場內的店鋪也有很多,但專門經營古玩的卻不是很多,還有一些店鋪做的是茶館、咖啡屋等生意。

和國內很多收藏品市場一樣,平時到這裏的遊客不算太多,大都是一些外地的遊客,但是一到周末或是節假日,那一定是另一番熙熙攘攘的場麵了,大多時候都會像現在這般非常擁擠,一方麵是周末節假日很多人有時間出來碰碰運氣,看看能否淘到滿意的藏品,另一方麵,很多周邊地區的小商販也來慕名邇來,一張報紙或是一塊絨布也成了櫃台,把四下裏張羅來的五花八門的老舊玩意兒往上一擺,後麵再弄個小凳子一坐,這生意就算開張了。

今天吳浩特意陪著從外地趕來看他的爺爺吳用在擁擠的人群中看著逛市場的人們,來往的人中最多的還是青年男女,隻是他們都是走馬觀花,在一個攤位前很少能呆上幾分鍾,購買的大多都是工藝品,價格也都是十塊八塊的,比較便宜,遠稱不上是有價值的收藏品,而那些或站或蹲在攤位邊上駐足不前的,往往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有些手裏還拿著隻有錢幣大小的放大鏡,在仔細的甄別,有些人在和攤主講著價錢,這些人才應該是收藏市場的消費主力。

熱鬧歸熱鬧,吳浩的爺爺吳用可是都蘭小鎮上收藏界裏的名人,之所以出名,倒不是因為家裏有錢,而是因為他收了一屋子的贗品假貨,經常是圈內的人一忽悠,說幾個手上物件的來曆故事,爺爺就被蒙住了,這些年少說也交了幾十萬的學費了,還是沒有找到門徑,這在他們那個圈子裏也是個笑談了。

收藏行當的潛規則就是真假都有,全憑購買者的一雙慧眼,撥沙淘金弄到老東西不是不可能,一不留神買到新貨那更是經常有的事,所以說,究竟是撿漏淘到寶還是打眼掏腰包,全在收藏者的一念之間了,對於一般人而言,收藏,玩的就是眼力、機會,玩的就是心跳,不過吳浩感覺自己的爺爺似乎不在這個行列之內。

吳浩和爺爺順著人流,慢悠悠的在街兩邊的地攤上逛遊著,他可不想讓爺爺在進那些店鋪了,不單單是因為進到一家店鋪被人當凱子,而且吳浩也聽老人說過在古玩收藏界這行當裏,能開的起店鋪的,一般都是吃老客,並且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店裏明麵架子上所擺的東西,大多都是現代工藝品,所以說眼前的這些店鋪,先不說真貨不會擺在架子上,就光是那些夥計拿個痰盂就說是乾隆皇帝用過的那嘴皮子,也是讓人吃不消的,吳浩和爺爺也懶的去討沒趣。

爺爺對那些賣酒具茶具器皿類的東西攤子比較幹興趣,往往一蹲就是半天,每樣都拿起來細細查看,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個內行呢,看的那麼仔細,看了十幾個攤位,吳浩的爺爺愣是沒找出一個有價值的東西來,心中微微有些失望,好像是錢揣到兜裏不花出去很是難受。

“爺爺你這是又來交學費的嗎?難道我家的祖傳的酒杯丟了那麼多年,你就能找到?”吳浩不解的問道。

“你個臭小子!這個就不懂了吧?想當年先祖能拿到他一是有膽氣、二是他是大運氣之人。要不被人能把那麼貴重的酒杯送給他?我相信你要努力就不要後悔,隻是我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向罷了。但是不能氣餒……”吳用笑嗬嗬的看著剛上大學的孫子。

“爺爺都快中午啦!我領去這裏特色小吃,去吃午飯吧!要是你不累下午我們再來如何?”吳浩扶著爺爺說道。

“這位大哥,我這有些個老東西,您要不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