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大唐日報》編輯部將各地分部的數據統計出來的結果,這次報考炎黃書院的學生一共有三千八百餘人,就算按照百分之五十的參考率,前來參加考試的學生也有一千九百餘人~!
這個數字,已經基本大於每年來長安參加科舉的考生數量了。
唐朝科舉的考試時間是在每年的正、二月某日子,一般上一年十一月開始報名。考試地點在尚書省禮部南院貢院,主考為禮部侍郎。
一般,每年來長安城參考的舉子,數量大概在一千多人左右,鼎盛時期可能會達到兩千多人,而李澤軒辦的一個書院,居然能吸引到近四千學生報名,不得不說他的宣傳工作真是做的太到位了。
在許多人眼中,炎黃書院的入學考試,已經是僅次於科舉的存在了,畢竟科舉的錄取名額有限(明經不得過百人,進士科不得過三十人),炎黃書院的,好像在沒有什麼名額限製,隻要能考過就成。
入了炎黃書院後,進,可借助炎黃書院的算學科目去參加科舉,退可以利用工學來掙錢養家,做一富家翁,或發明一個利世神器,跟李澤軒一樣直接由平民被封為男爵,走上人生巔峰~!
當然,參加科考的人比參加炎黃書院入學考試的人少,還有一方麵的原因是門檻問題。
科舉的門檻顯然要比炎黃書院的門檻高很多,參加科考的考生一般有兩個來源,常科的考生有生徒和鄉貢,常科名目很多,依據應舉人的條件和考試內容分為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科。生徒是在國子監(國子學、弘文館、崇文館)、各地學館入學考試合格的學生。鄉貢則是通過府試、州試的人,又稱舉人,他們是必須要有人舉薦的(進京趕考的考生們還要拜碼頭找靠山,以期被人慧眼識珠)。
所以直到開元盛世的時候,參加科考的考生,才突破到了兩千人左右,這個數量,是遠遠比不上宋朝的(北宋真宗鹹平五年各科舉子齊集京師竟達四萬四千多人)。
相較而言,炎黃書院的入學考試門檻就低了很多,隻要對四書五經有個初步了解,然後再鑽研一番新式算學,就很有可能被錄取了,也不需要你去拜山頭,送禮“塞紅包”什麼的,報考的人數自然就多了。
走了大概兩刻鍾後,李澤軒終於帶著李安仁到達了曲江坊。
“嗬嗬~!你小子可終於來了~!讓我們兩個老骨頭等你一個小輩這麼久,你可真是失禮喲~!”
來到李家,李綱聽聞叩門聲後,前來打開院門,看到李澤軒後,忍不住嗬嗬笑道。
李澤軒連忙拱手賠罪道:“路上遇到些事情耽擱了,還請先生勿怪~!”
說罷,他見李綱身後,跟著出來了三個褐色麻衣的男人,其中一個年級稍大,估摸著有個四五十歲,發絲間隱隱有些許銀色,麵容嚴肅,皮膚稍黑,眼角處有許多皺紋,身材高大,給人一種孔武有力的印象,但這人怎麼看怎麼像一個勞動人民而不是教書先生啊~?李綱請他過來是幹什麼~?難道自己猜錯了~?
另外兩個人,倒是年齡稍小,就是有些消瘦,屬於皮包骨頭的那種,一看就是營養不良,經常吃苦受累,不過,這兩年輕人身上的氣息,居然達到了化氣初期,這個真是讓李澤軒小小地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