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種樹可以防治黃河水患?這不是在開玩笑吧?”
《大唐日報》上今日的一整個版麵,全是與植樹造林有關的話題,在得知憑借著種樹,便可以解決困擾北方廣大百姓數百年來的黃河水患問題後,所有人都震驚了!
“嘿!連聖上都要親自種樹了,那還能有假?而且這些話都是永安侯說的,那就一定是真的!”
“沒錯!永安侯說的話還能有假?再過兩三天就是三月二十了!到時候俺也要去城東的黃河岸邊種樹去!”
“俺也去!俺家永業田旁邊那些樹苗都是現成的!到時候也去種幾棵樹去!日後黃河水變清了、也沒有水患了,那也有我仇三一份功勞!哈哈!”
“既然陛下跟侯爺都去了!那咱們還有啥理由不去?去!就當是積德行善了,萬一黃河水真能變清,咱們都是功德無量!”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從焉”,李二這個皇帝,如今都要親自下地種樹了,那上至王侯將相、下至黎民百姓,他們怎麼可能繼續無動於衷呢?
除了響應李二、李澤軒的植樹號召以外,還有許多人是把植樹節種樹當成積德行善的善事來做,畢竟整個大唐,生活在黃河流域的人民占據大多數,若是能夠憑借種樹來徹底解決掉黃河未來的水患,可以說絕大多數的百姓,都願意散出一部分家財,來用於植樹造林!
生活在這種時代,百姓們都深知水患的可怕,所以即便《大唐日報》上沒有為宣傳植樹造林專門設計一套華麗的廣告詞,但僅憑一句植樹造林可以防治水患,就夠了!就足以讓所有百姓們心動!
…………………………………
河南道,管城縣外!
在唐代,鄭州的別稱為滎陽郡,五姓七望之中的滎陽鄭氏,說的便是這裏!
鄭州的州治所在管城縣縣城內,作為州治所,管城縣的城牆巍峨高聳,城郭外圍還設有護城河,當年秦王李世民在洛陽大戰王世充,就曾在心裏管城縣內補充過糧草。
正所謂欲奪天下者必先定中原,河南是中國地理位置最中間的一個省份。唐朝的時候,黃河還是重要的水道與灌溉樞紐,此時河南的農業經濟發展在全國範圍內都占據領先地位,但與此同時也被不少人惦記著,相應地,鄭州也算得上是自古的兵家必爭之地,城牆建的高一些、結實一些,自是無可厚非!
“法善大哥,多謝您的一路護送,這下我到鄭州管城了,您快些去忙您自己的事情吧!”
管城縣縣城城門外,兩個十三四歲的少年、少女,在城池不遠處的空地上話別,仔細一看,不是小魚兒跟葉法善還能是誰?
這一路上,兩個小家夥倒是沒遇到什麼危險,甚至連山賊都沒遇到過,也不知道是沿途各州府的治安太好,還是他們兩個初入江湖的菜鳥運氣太好!
不過沿途倒是遇到過幾個騙子,好在這兩人中,一個人心智比同齡人成熟穩重許多,一個古靈精怪、社會生存經驗豐富,普通的江湖騙子倒是很難騙到他們的錢財,一路走來,也算得上是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