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船隊離開,李澤軒直接去了工坊。
他家裏昨天在胡人那兒買了兩百多斤的棉花種子,這幾天他得開始張羅著讓府中的下人開始育苗了,而育苗也需要一種機器——營養缽製造機。
棉花種子若是直接撒在地裏,很大一部分都不會發芽,存活率非常低!前世李澤軒也是農村人,種植棉花的一整套流程,他全部都經曆過。他記得以前他家裏種植棉花的時候,要先將棉花種子種在營養缽裏麵,待種子發芽,在將秧苗移栽到地裏麵。
所為的營養缽,就是將疏鬆、肥沃、易保水保肥、無病菌、無雜草種子的泥土,裝入營養缽的製造機器中,通過這種機器,製造出一個個直徑11厘米、高10到12厘米的杯狀營養缽,將棉花種子按壓在營養缽上,再將營養缽覆蓋上薄膜,待其發芽就好了!
等到棉花種子發芽後,將其連帶營養缽一起移栽到地裏麵,就大功告成了!
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極大地提高棉花種子的存活率,相比於直接播種,這種營養缽播種方法,最少能夠節省三倍以上的種子!如果藍田縣的百姓們以後都用這種營養缽的方法,那到時候他們一畝地所用到的棉花種子可能不到一斤!
在現代,南方利用營養缽種植方法種植一畝地的棉花,大約需要0.7斤的種子就可以。而在北方用直接播種的方法,每畝大約需要種子3-6斤。所以在現代營養缽的種植方法一直得到南方廣大地區的喜愛。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比如說費工,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較大。
另外,營養缽育苗再移栽,這種方法可以讓棉花苗更加壯實,相應地以後能夠結更多的棉花!
所以,這種方法不僅省種子,還能保證高產!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種種植棉花的方法,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
為什麼棉花在唐朝隻是一種名貴的花卉供人觀賞、而沒有進行大規模的種植?因為這東西貴!可它為什麼貴?除了中原種植棉花的人少、多數都需要“進口”之外,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存活率低、產量也低,很少有人願意大規模種植!正所謂物以稀為貴,這棉花因此也就隻能當成一種名貴的花供人觀賞了!
至於用來做衣服,那可就太奢侈了!隻有人傻錢多的才會這麼幹!
所以,李澤軒打算推行他的營養缽種植技術,首先,他得去工坊打造營養缽製造機,他打算做那種手壓式棉花營養缽製缽機!
這個時候,李澤軒救得感謝自己前世幸虧是出自農村家庭了,要不然他哪兒懂這些啊!
這種手壓式棉花營養缽製缽機,製作起來並不困難,其構造有點類似於工坊先前做的那種推杆式蜂窩煤模具,那個是給煤塊成型,而他這個,則是給肥沃的泥土成型!
結構大同小異,所以李澤軒來到工坊,跟福伯一說,福伯直接就聽明白了,並且保證中午就能將手壓式棉花營養缽製缽機給做好並送到雲山上去。
李澤軒這才心滿意足地返回雲山。
…………………………
與此同時,藍田縣縣城內奔出數十個衙役,個個持著一張告示,朝著四麵八方的村莊奔去。
“誒?縣衙的人這是來貼告示了?”
“出什麼事了?衙門的捕快竟然會來咱們餘家莊貼告示!真是太稀奇了!”
餘家莊村口的牆上,百姓們看著那剛貼上的告示,聚在一起,議論紛紛。
若是擱在往常,衙門若是有什麼事情需要通告百姓,隻需在城內的關鍵地方貼上告示就可以了,像今天這樣直接將告示下發到村裏的,還真是異常少見!也就難怪這些莊戶們會覺得奇怪了。
但也由此可見,這次何縣令對於李澤軒的命令有多麼上心!
“餘秀才!餘秀才人呢?快讓餘秀才來看看這告示上寫了什麼!”
“來了來了!快讓一讓,餘秀才來了!”
“餘秀才,快幫俺們念念,這告示上寫了啥?莫不是縣衙又要向咱們加稅了吧?”
千呼萬喚中,餘家莊那個與李澤軒有過數麵之緣的餘德靜走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