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侯爺,下官隻是太原王氏的旁支,武德四年中的科舉,武德九年被陛下遷任為並州刺史!”
並州,刺史府。
聽到李澤軒發問,王燎原鄭重地拱手回道。
“原來如此!”
李澤軒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道“沒想到陛下會利用王家的信鴿來傳遞聖旨,這下你們王家算是幫了本侯的大忙了!待此事完畢,本侯會親自手書一封,向王家家主道謝!”
太原算是王家的大本營,在這裏能遇上幾個王家的人,那是在正常不過了,想到這裏,李澤軒總算是釋然了。
不過李二這次選用信鴿來傳遞聖旨,著實出乎了李澤軒的意料,這絕對算是一個開創性的舉動,縱觀之前的曆史,應該沒有皇帝會想到通過信鴿來將聖旨傳遞出去,李二這次臨時起意的創新之舉,不可謂不驚豔!
“下官也未曾想過陛下會利用王家的信鴿,將聖旨傳到並州!而巧合的是,侯爺此刻剛好在刺史府內,不得不說,侯爺真乃天命之人,得天相助啊!”
王燎原忍不住感慨道。
其實太原王氏跟李二、跟李澤軒的關係都不差,有同安公主在,太原王家對於李二來說就是自家人,別說用一用王家的信鴿了,就算讓王家出錢出人,王裕都不會推辭;而有王仁表在,太原王家對於李澤軒來說,也算的上是一個友盟了,雖然還沒到那種同生共死的地步,但平日裏互相照拂,雙方還是不會拒絕的!
當然,也正是基於這一層麵的原因,先前李澤軒將追風劍架在了王燎原的脖子上,王燎原也沒有動怒,這要是換做一個人,是絕對不可能的,畢竟王燎原好歹也是一州刺史,也是要麵子的啊,雖然你是國侯,但也不能這麼羞辱一州刺史啊!
李澤軒正色道“本侯得的是天子相助,如今既已有調兵聖旨,那這並州大營的人馬,本侯能否調動?”
王燎原連忙拱手道“那是自然!下官這就帶侯爺前往並州大營!”
……………………………
要說李二為什麼會想到用信鴿傳遞聖旨,這還多虧了長孫皇後。
今日淩晨時,李泰從炎黃書院回到了皇宮,並向李二稟明了雲山那邊的情況,李二心中含怒,下了那麼一條讓李澤軒協同北方各州兵馬抓捕巫劫的聖旨,李泰求情無果,隻能怏怏地折返回書院,通過電報機向李澤軒傳遞他父皇的旨意!
李泰離開皇宮後,先前一直在旁邊靜靜聆聽的長孫皇後卻開口了
“陛下,永安侯現在所處的壽陽,距離長安城怕是有上千裏的距離了,即便是他快馬加鞭,在天亮之後頂多也隻能到達太原,距離長安城亦是十分遙遠,他想要在並州一帶調集府兵,就必須有您的調兵聖旨,青雀通過電報機發送的聖旨可不作數,地方的官員和將領肯定不會認的!”
(唐代便以唐太宗李世民的雙步(左右腳各邁一步)為尺寸標準,叫作“步”,並規定三百步為一裏。一“步”的五分之—為一尺。據史書記載,唐代—尺合現在0.303米,一裏合454.2米。所以現代的六七百公裏在唐代算是一千多裏)
當時李二聞言,深感有理,便忍不住皺眉道“長安距離太原,即便是八百裏加急,恐怕都要一天一夜,可是一天一夜的時間,巫劫憑借大宗師的武道修為會不會已經出了太原?不行!決不能讓他帶著書院的機密資料離開大唐!”
說到最後,李二忍不住朝著身旁的盤龍柱捶了一拳。
長孫皇後見狀,眸光一閃,上前道“陛下,妾身有一法,能讓聖旨盡快傳到太原!屆時如果李澤軒剛好在太原那更好,若是不在,可以令並州刺史派人騎快馬將李澤軒給尋回來!”
聞言,李二的眼睛頓時一亮,他一臉驚喜道“哦?觀音婢有何妙計,快說來聽聽!”
長孫皇後笑著道“妾身能有什麼妙計,陛下現在隻不過是當局者迷,沒有想到這方麵罷了!其實這件事情很簡單,陛下可還記得如今的並州刺史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