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致了解了一番後,朱慈烺告訴史誌東:“以後專注發展活字版,這樣效率會更好一些。”
史誌東心中鬱悶不已,效率更快?殿下您逗我呢?我這都現成的雕版,想要印什麼哢的一下就印好了,用活字版還得慢慢排序,怎麼效率就更好了呢?
史誌東自然不敢當麵反駁皇太子,隻是恭敬的問:“敢問殿下需要印刷何種經文?”
朱慈烺笑吟吟道:“本宮不需要經文,印的是報紙!”
史誌東頓時頭大了一圈,不解道:“敢問殿下,報紙為何物?”
“報紙.......就是加強版的邸報。”朱慈烺隻能這麼解釋。
提到邸報,史誌東這回明白了,都是體製內的人,自然知道邸報為何物。
邸報又叫邸抄,還有“朝報”“條報”“雜報”等小名,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有人認為最早的報紙是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創建的《每日紀聞》,凱撒創辦的這玩意其實是一種傳遞緊急軍情的官報,但是這種報紙的壽命不長,不久就停辦了。
就辦報年代而言,我國的《邸報》出現在西漢初年公元前二世紀左右,比羅馬帝國的《每日紀聞》大約要早一個世紀。
自漢、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報》的名稱雖屢有改變,但發行卻一直沒有中斷過,其性質和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動。
史誌東疑惑道:“殿下,邸報是手抄的,並非印刷之物.......”
朱慈烺覺得這人還不錯,不是個混吃等死的飯桶,於是耐心解釋道:“本宮辦的報紙,麵向的群體並不是官署,而是民眾,所以需要大規模的印刷,這回你明白用活版印刷效率更好了吧?”
如果史誌東不理解,朱慈烺將不會再鳥他一句。
聽到這裏,史誌東這才恍然大悟,道:“殿下聰慧,卑職理解了,卑職曾經也計算過,若是大規模的印刷這種不固定的文本,活版自然是最好的選擇,且印刷的量越大,成本就越便宜。”
“覺悟挺高,是個做事的人!”朱慈烺心中暗暗點頭。
頓了一頓,史誌東像是想起什麼,又道:“殿下,這大量的印刷,印墨的費用將會大大增加,每年戶部給漢經廠的撥款卻是極少.......”
朱慈烺一笑,道:“這經費之事自然不用你考慮,本宮會按時撥下經費,本宮也有其他任務委任與你。”
聽皇太子將要派下差事,史誌東心中大喜,忙道:“願為殿下效力!”
朱慈烺意味深長道:“本宮聽說你文筆不錯,做個六品典簿有些屈才了,本宮打算讓你做個主編,如果做的好,本宮親自點你進翰林院。”
“進翰林院?”史誌東張了張嘴,內心狂跳不已,被“點翰林”進入翰林院那是非常榮耀的事情。
在各朝各代,無論政治地位高低,翰林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士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社會地位優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