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畿地區局勢的惡化,讓崇禎十分震怒,半月內數次降旨訓斥張鳳翼。
張鳳翼頭大如鬥,自天津衛一戰後,九路援兵懼清如虎,根本不敢與清軍接戰,就這樣看著清軍在附近四處劫掠。
清軍占領定興時,大同總兵王樸卻遠遠移師到易縣,清軍攻大城,保定總兵董用文在霸州觀望,清軍駐軍平穀,身為薊鎮總兵馬如龍卻回師薊州,按兵不動。
建奴各將看透了明軍怯弱懼戰的本質,因此在北直隸境內放心大膽,隨心所欲的行動,如入無人之境。
駐軍在平穀的阿巴泰在聽說大明京師正在舉行獻俘大典後冷冷一笑,當場派出六千人馬殺個回馬槍,進攻距離京師隻有五十裏的順義。
順義知縣上官藎與遊擊將軍治國器、都指揮蘇時雨拒城堅守,抵擋了清軍連續數日的猛攻。
順義被圍的消息傳到通州大營後,張鳳翼心急如焚,連忙派京營遊擊將軍周遇吉率軍救援,他如今能調得動又能打的將領也就隻有周遇吉了。
周遇吉二話不說,率三千周字營星夜馳往順義,趁著八旗軍攻城從陣後發起偷襲,在城下與六千八旗軍激戰一日,自損過半,斬敵三千。
進攻懷柔的清軍急忙救援進攻順義的清軍,周遇吉不敵,無奈領殘部撤退,順義城最終被攻陷,城池陷落,知縣上官藎,遊擊將軍治國器,都指揮蘇時雨,訓導陳所蘊幾人盡數戰死,百姓財帛被擄獲一空。
順義城的位置十分的重要,此次陷落使京師極為動蕩,由於言官的不斷上疏彈劾,兵部尚書張鳳翼自度不能免罪,於是每日服用大黃藥求死。
在朝會之上,朱慈烺請命領兵收複順義,那些投靠朱慈烺的“忠臣”們在略微一遲疑後也紛紛響應,聲援朱慈烺。
溫體仁當場反對,並提議讓黃得功領勇衛營出兵,頗有些拉攏黃得功等勇衛營將官的意思。
以副總兵身份站在武將班次中的黃得功咧嘴一笑,道:“多謝首輔大人抬愛,不過呢,勇衛營前兩次大戰都是皇太子親自指揮,戰術什麼的也是最新戰術,若是讓末將領兵衝鋒倒是沒問題,至於這指揮嘛,還是算了。”
黃得功的當麵拒絕讓溫體仁很沒麵子,他輕哼了一聲後便不再說話了。
聽黃得功這麼說,原本也有這種心思的崇禎也是無奈,同時他心中已經知道,這勇衛營算是被太子套走了。
這個時候,楊廷麟提議道:“啟奏陛下,順義距離京師隻有半天的路程,陛下禦駕親征最好。”
這話一出,朝堂上頓時炸鍋了,有膽大的大臣直言道:大明的皇帝還能禦駕親征?忘記土木堡之變了?
楊廷麟反駁道:“正德十二年,蒙古數萬大軍侵犯邊關,我朝武宗正德皇帝親率數萬軍隊迎敵,我軍被蒙古大軍分割包圍,武宗皇帝親自率軍救援,這才讓我軍解圍。”
“武宗皇帝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還親手殺敵一人,這極大地鼓舞了大軍士氣,最終才有了應州大捷,陛下應效仿武宗皇帝,禦駕親征!”
崇禎聽他這麼一說,有些心動了,不過想想京營那幫玩意,還是算了吧,免得再搞出一次土木堡,那他這輩子算是毀了。
見崇禎麵露難色,群臣又指著自己大罵,楊廷麟毫不慌張,又不急不緩的奏道:“陛下禦駕親征固然最好,然陛下心係社稷,需居中指揮,因此臣建議皇太子代替陛下出征。”